lmc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书三部。
文章
244
评论
0
加入时间
1年前

遇“雪”奋战 以“动”制“冻”

为保障全镇道路通畅和群众出行安全,山东省兰陵县磨山镇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关于“战冰雪、保平安”的倡议,组织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展扫雪除冰、隐患排查、关爱照护等工作,在一线践行为民初心,在严寒中彰显党员本色。在镇党委的号召下,各村党支部组建了一支“党员突击队”,带头开展清雪除冰行动,同时动员家人、朋友、志愿者积极参与,主动清扫道路、巷道、

山东省兰陵县庄坞镇:有一种年味叫“坚守”

  在新春团圆、万家欢聚之日,在山东省兰陵县庄坞镇,有这样一群人,坚守岗位不停歇,书写最美“敬业福”,用奋斗的姿态诠释别样的“年味儿”,从黎明到深夜,他们迎朝霞披星月,默默坚守,躬身奉献,以守护点亮幸福庄坞的夜色。  春节在岗,是担当与责任,新年新岁启新程,以尽职尽责,捍卫安全防线。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理念,春节期间

兰陵县:志愿服务展风采 绽放最美“巾帼红”

兰陵县:志愿服务展风采 绽放最美“巾帼红”    近年以来,山东省兰陵县庄坞镇将巾帼志愿服务与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成立巾帼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在志愿服务大局中进一步发挥巾帼志愿服务优势、贡献巾帼力量。  巾帼志愿服务在行动,打造环境美。镇村妇联积极做好“美在农家”创建工作,以“美在农家”提档升级为抓手,广大妇女干部发挥“传帮带”作用,严格按照“美在农家”庭院美、居室美

兰陵县:智能养殖产业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兰陵县:智能养殖产业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鸿雁人才周学飞的养鸡模式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因其创新性和实用性,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典范。周学飞通过将养鸡和农业循环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多方面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首先,周学飞的养鸡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落户兰陵!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试验基地项目启动

落户兰陵!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试验基地项目启动  12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兰陵试验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启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兰陵县从战略、技术、平台、人才、项目等方面深度挖掘合作内容、不断拓展合作项目的重要成果,将加速推动兰陵县在产学融合、院地合作迈上新台阶,也将加速推进兰陵县蔬菜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emsp

刘永刚:10万斤白菜“蔬”送地震灾区

刘永刚:10万斤白菜“蔬”送地震灾区    刘永刚,男,汉族,1989年6月生,中共党员,沂蒙山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理事。自2008年以来,刘永刚热心投身于公益事业,既身体力行,又捐款捐物,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先后捐献善款100余万元。他一次次向着灾区逆行,只为了将温暖更快地传递到人们心里;他一次次牵起困境儿童的手,只为了让稚嫩的脸上重

山东兰陵——塑编行业知名企业家杨玉文的创业之路

山东兰陵——塑编行业知名企业家杨玉文的创业之路    在国内塑料编织行业提起杨玉文,可以说无人不知,没人不晓,因为就是这样一位企业家,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励志者,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和刻苦钻研,成为业内尤其是塑料编织机械设备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从学艺起步于东北老家,再到北京做了一名北漂的打工仔,再到河北沧州有了自己的公司,可以说是一路艰辛坎坷,充满酸甜苦辣。2

兰陵县卞庄街道:“兵支书”退伍不褪色 驰骋乡村振兴“新战场”

兰陵县卞庄街道:“兵支书”退伍不褪色 驰骋乡村振兴“新战场”  彭学玉,195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76年参军入伍。  1980年退役后,他初心不改,选择回到基层,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1995年10月任选中兴居委(原卞庄东南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4月至今任卞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任职期间先后被评为“优秀支部书记”“县优秀人大代表”“优秀村干部

兰陵县向城镇:绿色种养循环促生态经济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兰陵县向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猪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探索解决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形成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实现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向城镇种养循环项目采用“合作社+村委会+种植大户”的推进模式,立足镇情实际,释放土地资源活力,全面提升规划质量,大力发展苹果、生猪、蔬菜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兰陵县矿坑镇:人居环境整治“不停歇” 美丽乡村“持久美”

兰陵县矿坑镇:人居环境整治“不停歇” 美丽乡村“持久美”    今年以来,山东省兰陵县矿坑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以“净美矿坑”为目标,创新人居环境卫生治理模式,全力推动美丽乡村从“点上美”到“全域美”,为和美乡村建设增加“颜值”。  着眼于“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紧盯人居环境整治“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