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吕勇进  崔启昌 ) 刘世骏老师是著名画家1943年生于青岛市。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青岛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青岛花鸟画院院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画家其声望早巳蜚声内外,倍受人们敬仰。今年夏至刚过,岛城刚刚溢散开响蝉的嘶呜,我便应约在他的画室里见到了精神矍铄的刘世骏老师。

“今年整80的年齢,画了几十年,越画越明白,其实人生不易,要画出好作品更难。生活中常有人喊我‘名人’,我并不是什么名人,只是‘明白一点的人’而已。”落座交谈时,刘老师语音不高、语速不快,但每字每句都让人听得清楚,细听慢品,话中有话、有哲理。

刘世骏老师躬耕画坛几十年,作为一个画家,除了要有熟练的绘画技法外,还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绘画技法也并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画家掌握和运用技法的过程本身,实际上也不可能不调动自己的艺术思维。尽管如此,掌握绘画技法仍然不能替代独立思考。刘世骏认为:画家从事的艺术创作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关系到生活与艺术、传统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多个方面。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深度和高度,必然会在创作中得到体现。有了辩证的思考,画家笔下的作品,就决不会是单纯笔墨技巧的显突,而会成为表达思想和观念的绘画语言;那时,画家就摆脱了“画匠”的状态,进入艺术创作的境界;那时的创作也自然会摆脱一种定式,而具有探索性、学术性、时代性。讲完这些话时,刘世骏老师话题一转接着说:“画家应该看重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含的结合,看重的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要向社会、向读者表达什么、传播什么、展示什么,作品只有拥有了灵魂、拥有了品位与格调才能称其为佳作。

在艺术的道路上,刘世骏老师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他一面在画,一面在探索,既有可贵的创造成果,又有独到的心得和理论。更可贵的是,他的这些心得鲜明地反映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品读他的画作,你会感觉到他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同时不断地探索,是在不断地追求,这种否定之否定的结果便产生了一种旺盛的生气和蓬勃的力量。

刘世骏国画《艳阳》

刘世骏老师重视传统,重视中国画在承继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他认为中国画发展到今天,走的路越来越宽。

为适应时代的变革和时代的审美需求,中国画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像西方借鉴,这种借鉴不是生硬的搬套,而是要溶化到中国画里面,使中国画的形式、技法随之发生变化。当然,变来变去中国画的基本精神不应该变,中国画的“根”不应该变。

刘世骏广为关注中国画丰富的遗产,另一方面广集博取与自己的气质、性格相近的那些艺术前贤大师的作品。55岁时,己经在中国画创作上有些成绩,但仍然遵从著名老画家崔子范先生的指点,继续临画多年。在临画中使他更深层的体味出这些大师作品的技法和精神。后来他回忆这段历程时说:“这年的功夫没白下,大获裨益。

刘世骏国画《大鱼小鱼都是鱼》

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墨守成规。相反,不知时代的空间转换一味按古人制定的法则去依样画葫芦,也一定不会有所成就。这种说法对于画家、对于书法家而言不无道理,对于其他界别、其他行业的人们来说同样有着告诫和警醒作用。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刘世骏老师认为“有作为的古人并不保守。他们是传统的继承者,又是传统的创造者,他们广采博取承继了传统,同时又丰富了传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他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段之后,也苦苦思索,如何画出自己的个性,走出自己的路来?他发现自己偏爱李复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崔子范等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个性强、厚重、气势大,对他有特别的吸引力。于是他决定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探索重笔、重墨和重色彩的可能性。

刘世骏国画《风清香远》

刘世骏老师对中国画有着很高的认知,每每他都爱用哲学的眼光来看问题、分析问题。刘世骏觉得,传统的文人画重笔墨、重法则、重文化。在那个时代有其哲学和美学以及实践上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文人画在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上据有很大的影响和很高的位置。时至今日,文人画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必然要考虑时代变化、人们审美趣味变革和作品展示环境等因素,在造型结构和色彩上有所变革。刘世骏认为,变革之路无限宽广,既可以走发挥笔墨优势的路,在较为单纯的墨色中追求丰富和变化;也可以在加强墨彩的重度、力度的同时,运用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对比,求得新的突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曾撰文说,刘世骏老师的重笔、重墨和重色,走的是后一条路。他要解决的课题是如何把文人画主流传统中的笔墨情趣、格调,有机地融合在厚重的审美追求之中。因为文人画中一波三折的线和淡雅的墨趣与厚重的审美趋向还是有相当差距的,邵大箴教授认为刘世骏老师懂得这个道理,多年来他做的努力也在于解决这些课题。在虚与实的处理上,刘世骏有自己的本领,敢于强调实与虚大块面的对比,用浓笔重笔画实处,形成大的墨块和色块,在视觉上予人以鲜明的印象,同时注意笔、墨、色的变化,使其有力度、有韵味,力避单调、滞板和枯燥。而作为大块面造型辅助的小的点、线、面,则注意曲折变化,力求与主体块面共同产生交响,使画面语言既厚实又耐看。邵大箴教授说,刘世骏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他的色彩艳丽的大写意花鸟,格调是纯正的。

笔者与刘世骏老师聊到画作格调时,他的认识对我们、对美术从业者很有启发。刘世骏老师认为画品的高低是由人品决定的,人品主要是指人的艺术品位, 而这种品味的高低又由人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只有艺术品位高的人,才能画出高品位的画来。刘世骏老师的画作今天之所以有自己独特的面貌,除了靠他长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积累,我想主要是得益于他全面的修养了。

走出刘世骏老师的画室时,室外清风习习、蝉声悠扬,回味着短暂交谈中刘老说过的每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语,笔者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抑或人生大有裨益,可谓此行不虚……


相关链接

刘世骏重视对传统的学习和研究,广汲博取,并蓄众长,有着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底。在校期间,师从冯凭、石可、陶天恩、隋成林、杜耘田、宋守宏诸先生。1982年以来,又得到崔子范先生的指导,逐渐形成了重笔、重墨、重彩既有传统又有时代感的厚重绚丽的“三重”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关展览并散见于报刊和专业杂志。1992年以来多次应邀赴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举办展览和进行学术交流。访日期间,日本国首相宫泽喜一曾委派日本国首席秘书官木村贡、宫房长官熊谷弘、外相池田行彦代表他予以接见,并赠送了首相的礼品,同时收藏了他的作品。其传略被收入《中国美术名家》《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多种辞书典籍。

刘世骏作品《春华秋实》参加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中国美协主办)。作品《细雨有声》参加2004年中国画提名展银奖(中国美协主办)。作品《故园依稀有秋声》参加2005年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作品《岁月流金》参加2004年中国画提名展银奖(中国美协主办)。作品《不在繁花色相中》参加2006年中国画家提名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1996年,刘世骏再次应邀赴日举办展览(长崎县)。2002年应邀赴德国,在波思美术馆举办展览。2004年大型画集《刘世骏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赴台湾举办展览和学术交流,台湾资政孙运旋予以接见,并收藏画家作品《兰馨》。2007年应韩国美术创作协会邀请赴韩国举办展览。1990-2007——作品多次参加由各级美协主办的赴韩、日、美、港、法等国家和地区联展。2008年赴新加坡举办画展。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