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进 崔启昌 青岛报道)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经青岛市黄岛区纪委监委驻大村镇西十字路新村党委第一书记积极协调,在大村镇政府和黄岛区文旅局等有关部门帮助下,大村镇西十字路新村专门邀请青岛理工大学有关专家和大学生参与,共同开展西十字路新村历史文化传说资源挖掘打造工作。 

自7月8日开始,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分团委书记马松、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张成福和英语教研室主任毕纪芹,利用大学生放暑假开展社会实践的时机,带领来自英语、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等6名大学生组成工作小组来到西十字路新村,由团队成员各自发挥专业优势,扎实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历史文化传说资源挖掘打造实地调研等活动,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工作小组也在新村鲟鱼湾生态园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网络直播活动,帮助新村宣传推介已入选青岛市黄岛区“十大文旅品牌特产”的“波斯妃”鱼子酱和各种鲜活鲟鱼等农特产品。
黄岛区大村镇西十字路新村共有五个自然村,其中历史文化传说资源最丰富的是西十字路、戴家尧等村。西十字路中心村名人文化传说较多,其中突出的就是臧氏名人传说。挖掘小组先后采访了西十字路新村党委书记臧国运等臧氏后人和相关知情人。
臧姓祖居山东,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后人又经辗转搬迁各地,其中一支搬迁到了诸城境内,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名人辈出,后逐渐分布在诸城、五莲、黄岛区(原胶南)的西十字路村等。
一系列有关臧氏家族的传说在该村民间流传至今:如臧氏九世祖臧祚章之母“韩氏”的传奇故事,有关臧氏大司马府、大司马匾额和石狮子、飞贼陈五蛮子、九个大湾中的“鳖精”、龙王庙、大风吹来万亩沃土、与身着官服的臧氏官员同棺出土的“不腐女尸”等精彩传说。这些极富韵味的方言土语质朴纯真,让文化挖掘小组团队成员深刻了解和体味了当地浓厚和独特的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 
团队成员通过对多位臧氏后人进行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采访和资料收集,搜集整理了传说的各种异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历史文化传说资源进行全面的把握、辨识和资料整理。
有着“天下第一窑”美称的美丽乡村戴家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地处平原洼地,北靠桃林河,东临吉利河,两河常年流水不断,农作物产量高,是粮食主产区。水利资源充沛,水质纯净优良。
戴家尧村民风纯正,传说众多,村西的省级文物古迹“戴家尧墩台”,也就是那古老而又神秘令人敬畏的“大古墩”,也称“娘娘坟”,留下了不少凄美的传说故事。该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土陶制造业为副。据记载刚解放时的戴家尧村,有窑口四十座,后又新开张十二座,每座窑口房屋都在五六间,加上贩卖窑货的村民,全村有半数的人从事烧陶制陶和贩卖窑货行当。戴家尧泥陶最鼎盛时期,村里共有酒馆饭店十多家,流动叫卖的饮食摊贩达四五十家,还有卖其他物品的小贩,整个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邻近吉利河村一个卖猪头肉的商户,一天到戴家尧村能卖出八箱子烧肉。
小组成员来到当地的“将军坟”,实地考察了戴家尧革命烈士墓地的有关情况,通过查阅文字史料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该村数名革命烈士和战斗英雄等有关红色历史故事,全面挖掘和整理戴家尧村一路发展背后的红色革命故事。
通过开展走访和挖掘活动,一方面让当地的传奇革命历史故事得以全面挖掘,同时也让小组成员们借此机会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村镇鲟鱼湾农业综合生态园,位于黄岛区西部,占地约 200亩,是一家集鲟鱼养殖、鱼子酱标准化加工销售、科研开发,特色农业种植和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专业化示范基地,为江北地区规模最大、山东地区唯一家可生产具备出口标准鱼子酱产品的鲟鱼养殖龙头企业。小组成员中两名熟悉跨境电商业务大学生,还运用其外贸电商等专业知识,精心拍摄了鲟鱼湾生态园相关宣传视频,运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对鲟鱼进行宣传推介和网上挂单售卖等,对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提高曝光率,借力互联网工具开展扶贫助农公益活动。
一周的实地走访调研活动结束后,工作小组又转入了资料线上查阅和历史档案资料搜寻工作阶段。本次实地走访调研和档案资料查阅整理等全部工作结束后,将为新村整理出西十字路臧氏名人历史传说及戴家尧泥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基础资料,为2年后该村申报黄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基础,同时也为西十字路新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全面开展吹响号角。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