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 尹凯丽 青岛报道)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统领,强化平台支撑,凝聚高校资源,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倾力描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画卷。如今,社会治理成果逐步显现,党员干部和群众居民都把构建和谐、活力、平安的幸福滨海街道当作共同目标,并投身其中,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共同奏响了一首嘹亮的“全民共治”和谐曲。

党建领航,净美环境刷新乡村颜值。不跟着郑吉红一起工作,很难想象一个村干部的一天能有多忙。作为峡沟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负责人,郑吉红本应该是早上9时上班,但通常刚过早上7时,郑吉红就到了党群服务中心。开门、烧水、扫地,做完这一切后,已经有居民来找她办事了:屋后臭味太重,要求商户搬离;别人家门口重新打了地面,我们也想弄弄……人人都想找她聊一聊,问问“怎么办”。郑吉红也不见外,该劝解的劝解,该出主意的出主意,能帮上忙的就答应下来后尽快想办法帮着办。

“有些家事不是党支部、董事会该管的,但居民信任我们党员干部。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眼里的小事,在居民那里就是大事。”郑吉红说。

没有居民上门的时候,郑吉红就沿着大街小巷巡街,见着墙上突然多出的小广告,就立即喊人来清除,地上有垃圾随手就收拾,水沟上的盖板偏了就上手扶正……就这样,边走边干边与居民打招呼,十几分钟的路硬是走了一个多小时。

下午的工作和上午大同小异。过了晚上7点,吃完晚饭,郑吉红又出门检查垃圾是否及时清运了。“村子现在的美丽模样,是干部、党员和居民加班加点共同营造出来的,以前都经常干到凌晨2点呢。”回忆前几天的环境整治行动,郑吉红十分感慨。她说,为让环境洁净起来,“两委”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划定方片,分别带领党员、保洁员“率先攻坚”,按照“见人、见活、见效果,清门前、清水沟、清绿化带”的方针推进。

起初,居民们不愿意,班子成员就以身作则,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劝说成功后,居民也参与进来,环境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的清理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峡沟经合社一跃成为滨海街道的“颜值担当”。

“村里现在干净得很,美得很,我这心情也好得很,打心底要夸夸党和政府。”因为得到了干部和志愿者们的帮助,70岁的韩大爷家里里外外都干净了,他美滋滋地拒绝了子女们接他去城里生活的邀请。

其实,郑吉红只是众多村级组织干部中的一员,峡沟的改变也只是滨海街道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滨海街道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体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练兵场”,以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双带”模式,树立“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表率意识,党员带头、全员上阵,主动亮身份、扛责任、争先锋,突出发挥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从而逐渐吸引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让群众既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也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

创新联动,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咱楼道里的垃圾和堆积物没了,蚊虫少了,环境干净利索了,这都亏了你,辛苦了。”前几天,家住凤凰社区的居民马东特意端着一盘新采摘的葡萄,来到楼栋长高玉堂家里,向他表示道谢。

“大家选我做楼栋长,是对我的信任,我身上担着责任!”面对马东的热情感谢,高玉堂心里暖暖的。近两年的楼栋长工作,不仅让他和楼道里的居民熟识了,更成了大家的“贴心管家”。

“以前有点小事不知道找谁,现在好了,楼栋长名字、电话都贴在单元门口,大家有事都找我们办。”高玉堂介绍说,他在接棒楼栋长后,一天也没闲着,小到楼道灯不亮、房屋漏水、水管堵塞,大到设施损坏、疫苗接种、医保就业,居民的任何诉求都在高玉堂的业务范畴,“家长里短、大事小事,大家都愿意找我。”肩担责任的高玉堂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不仅如此,每栋楼里至少有一名党员协助他们开展工作,进行政策宣传等。

“早在2020年,我们就开始探索和试行楼栋长制度,动员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参与到基层管理中,全面推行‘社区+党员+楼长’制度,实现组织在楼栋内建立、作用在楼栋内发挥、难题在楼栋内化解。”凤凰社区党委书记张德臣是“楼栋长”的策划者,他坦言,“楼栋长恰如社区和居民之间连接的‘桥梁’,能第一时间通知和反馈。自运行以来,楼栋长们发挥出了掌握楼道人员信息、维护楼道社会治安、化解楼道邻里矛盾纠纷、保持楼道环境卫生和及时报送楼道信息情况等作用,效果明显。”

如果说,设置楼栋长是激活基层服务的新“栋”能,那么,“党建+网格”的联动管理,则进一步疏通了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为推动社会治理全面‘触网’,我们以社会治理中心平台为依托,通过对数据的可量化、原始化、统一化操作,破解‘信息孤岛’难题,推进业务协同、资源聚合和数据共享,全面构建‘信息化、积分化、网格化’体系。”滨海街道综治办负责人程万平说。

程万平举例说,滨海街道创新开展的“六色”分级标识房屋台账管理,是将社区居民信息按照一户一档建立数据库,并予以六种颜色标识,根据标识定期走访,动态更新。其中白色代表未售出,蓝色代表闲置,绿色代表自住,橙色代表整租,黄色代表商住两用,红色代表群租。目前已完成24个小区14277户、12194人的信息采集,剩余9个小区正在推进中。

“我们街道的人口信息掌握准确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升至95%,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动态管理、居民信息及时掌握’的目标。”程万平在满意之余,更多的是思考社区未来的发展。“我们都清楚,社会治理,贵在精准。通过‘六色’管理,我们掌握了各个社区、小区的居民分布情况,未来也会根据摸排情况定向开展各类活动。例如,针对老年人多的社区,举行义诊、免费理发等;针对适龄儿童多的,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舒心。”程万平说。

多元共治,激发社会治理全新活力。“这里太好啦!有书看,又可以做作业!”在凤凰社区服务中心二楼,就见三五成群的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书画室。十岁的李乐一边放下书包,一边告诉说,她父母要六点下班,每天放学后,她都来这里待上一个小时再回家。

“服务就是最好的基层治理。”张德臣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笑着说,社区内还有托幼服务。原来,社区在开展党员入户活动时,有位家长提出了问题,她说她很想去工作挣钱养家,但2岁的娃娃没人看,十分矛盾。“再难的题也有解题办法,我们引进了相关机构,免费提供场地,让居民花最少的钱,操最少的心,享受最好的社区服务。”张德臣说。

以一知万,滨海街道积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进入社会治理服务领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供给,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社会治理网格员郭爱华举例说,今夏,青草河社区、碧海路社区、大珠山社区、滨海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联合青岛容海体育有限公司开办了“筑梦公益 多彩暑假”公益托管班。托管班将“教育”与“托管”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特色课程,红色主题教育、绘画、口才、游泳、跆拳道、摔跤、书法、围棋等14个主题实践课程可任意选择,让孩子们享受快乐且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在滨海街道,居民还有一道安全屏障,那就是社会治理流动工作站。两个流动工作站分别在海军公园、大珠山风景区、六和社区、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等重点场所轮流布设,设定5条巡查路线,每天巡一线,五天巡一遍。

“百姓安居乐业、城市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我们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延伸到16个社区、38个村级组织及32个物业小区,建立完善18个党委、85个党支部、15个非公企业党组织,把‘红色堡垒’建到群众家门口。”滨海街道组织委员于学坤介绍,街道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科学谋划社会治理、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系列主题行动34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6件,形成了覆盖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的基层治理体系。

“我们始终秉承‘进了一个院,就是一家人’的理念,以空间集聚、职能整合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水平。”滨海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主任翟利鹏介绍,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首创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服务”,精心打造滨海和谐大院。“和谐大院”整合街道民政、劳动保障、卫健、国土、公共法律服务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200余个服务项目,并全面推行“帮办代办”、微信代办等服务,自启用以来累计办理业务30余万件,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如今的滨海街道,正以坚定、奋进的姿态,继续以匠心守初心,以初心致创新,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平安稳定根基。一幅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