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韩晓晴青岛报道)2022年11月14日,《农民日报》刊发“绿水绘新景 青山寄乡愁——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报道了张家楼街道以达尼村文旅发展打头阵,在优产业、聚人才、兴文化、美生态、强组织上狠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条塑形、铸魂并举的乡村振兴之路,并于今年入选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时代乡村之美,既在形,也在魂。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小山村达尼村蝶变为“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的故事为西海岸乡村蝶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条十里油画长廊,道不尽乡村文化底蕴。走进达尼村,记者便被浓重的艺术气息包裹住,村子自南向北规划建设了荷兰画派区、佛罗伦萨画派区、威尼斯画派区、浪漫主义画派区等8大画区,每个画区都有体现不同艺术风格的雕像小品和景观设计。“拾起锄头能种地,拿起画笔能作画”,是如今达尼村的日常写照。然而时针拨回到2003年之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泥沟头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村民靠种粮食蔬菜仅够维持生计的大泥沟村与艺术完全不沾边。

十几年前,党建引领探索的以“特”为先、以“文”为魂、以“旅”为径的发展路子带领大泥沟村走出闭塞、走向振兴。2003年,大泥沟村与青岛绿泽画院联手发展,油画艺术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吸引着众多人前来学画、作画。在文化加持下,达尼村开始发展文旅产业,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打造现代农业引领区、艺术人文度假区、生态农旅体验区,筹备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抱团发展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达尼村逐渐构建起了集艺术创作、作品展示、产品交易、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文化全产业链,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300多万元,一条“文化+”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以达尼村的文旅打头阵,张家楼街道探索出了一条塑形、铸魂并举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张家楼街道在优产业、聚人才、兴文化、美生态、强组织上狠下功夫,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培育了‘画乡达尼、红色石河’等一批特色产业村,今年入选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张家楼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孝水介绍。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