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凤庆县凤山镇东城社区,3.55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3058户居民,其中农业人口与城镇居民混居交织,传统管理模式在此“失灵”。自2024年被中央社会工作部确立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后,凤庆县创新构建“114矩阵+五社联动”治理模式,通过强阵地、合资源、活主体,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力量分散、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96%、居民满意度98.7%。

智慧阵地,服务就在家门口。东城社区以智慧化平台为核心、书记工作室为引擎、4个特色服务站点为支点,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服务网络。投入42.5万元升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服务大厅、议事室、书吧等6大功能空间,开发“滇红慧”小程序,新增慧服务、慧“一老一小”等线上功能,实现居民诉求“指尖直达、闭环处置”。打造示范效应强、带动作用大的书记工作室,各级党组织书记依托“四下基层”实践适时下沉到书记工作室一线解民忧,形成“一线办公—难题会诊—诉求响应”工作链条,同时,建立由103人组成的法律宣传、矛盾调解、业态培育等领域的基层治理人才库,并从社区“两委”成员、新招录社区工作者中择优选取7名有成长潜力的培养对象作为工作室学员,锻造治理“生力军”。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辖区内的税务小区党群服务站构建“法治超市”、幸福里党群服务点打造“课后书房”、幸福食堂党群服务站聚焦老年照料、上游党群服务站力推全民健身,4个特色站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多样的服务,大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多元共治,五社联动聚合力。东城社区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的协同治理生态圈,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建立小区网格议事会与社区议事会两级平台,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机制,居民主体地位充分激活。依托6个社区内现有社会组织,重点打造养老互助协会与青少年服务中心,为“一老一小”提供精准服务。推行“社工包片+网格走访”,落实机关党组织报到与部门包保制度,专业力量下沉至治理末梢。成立“志愿靓滇红”服务队整合在职干部、退休人员及热心居民,科学调度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联动商会、爱心人士建立社区基金,开展“微改造”“微创投”,解决群众身边“小急难”。

治理嬗变,从混居之地到幸福家园。以“114矩阵+五社联动”模式为基础,通过党建引领、协同发力、精准服务、主体参与四向发力,实现治理质效飞跃。党组织覆盖至社区“神经末梢”,“双网融合”与党员中心户机制形成高效响应链,237名县级机关党员常态化参与治理。社会组织年服务超50场次,志愿者年服务超1.2万小时,社区基金撬动社会捐赠激增300%,多元主体“齿轮咬合”释放治理效能。“15分钟服务圈”覆盖99%居民,智慧平台全时响应,特殊群体关爱100%到位,实现从“普惠供给”到“滴灌服务”的质效升级,服务精准度和质量不断提高,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居民参与治理比例从12%跃升至47%,自发成立3个业委会、16个楼栋自管小组,近80%家庭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是我家”成为共同心声,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临沧市凤庆县委社会工作部 李复民 查登闿 王继泽)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