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湾村依托党建引领“三点一线”富民强村




本网江苏淮安联络办讯 郭枭天(高学东)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山阳街道南湾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37户、2046口人,耕地面积1700多亩,现拥有投资600万元打造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乡村振兴教学点以及各类型的服务功能室。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示范合作社”和“江苏省爱国卫生村”、“淮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淮安市巾帼示范专业合作组织”。今年二月又捧回了淮安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红旗”奖。

南湾村的发展得益于党建引领,依靠土地股份合作社振兴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走出一条强村富民之路。他们把村部作为着力点、合作社作为基础点、农户作为服务点,把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一根主线,三点围绕一根主线协同配合,相得益彰。

抓牢村部着力点——发展党员干部堡垒功能,有效指导和带动经济振兴。

该村党总支书记刘正亮把党建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战略思想,坚持有效开展党员学习日、党员活动日、党员议事日、党员交流日、党员献策日等一系列活动,大事小事均有党员代表与村委会共同商定,由民主到集中,并由党员代表监督实施。

他们利用退职老书记自家庭院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红色小院,定期开展忆党史、感党恩宣传和普法讲座、政策宣传、纠纷调处等活动,有效地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实现了“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的效应。

2017年以前,南湾村人均只有8分多耕地,且“碎片化”严重,村集体欠外债30多万元,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村党总支组织党员代表共同商议寻求振兴良方,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只有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决定实行土地流转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运作,村委会发挥党建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并负责面上指导,统一安排、统一调配,将村委会成为连接合作社、连接农户协同作战的指挥部。形成村部、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发展集体经济;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村干部思想素质及工作能力,强化思想改造,力促成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过硬的干部队伍。通过抓牢村部这一着力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和引导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夯实合作社基础点——实行科学合理运作,确保有效推进经济振兴。

该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从村民不信任、不放心到积极主动入股,他们经历了一段上门请不来,拿钱买不来,尝到甜头自觉来的艰难历程。2018年,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淮安区委从全区300多个行政村中遴选出6个重点作为“党建引领、一点五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南湾村名列其中。当年10月,他们抓住这一契机,迎难而上,在一块荒地上建起了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中心,在没有模式和先例的情况下,只好自寻活路,探索前行,根据党员干部议事会的决定,村里成立了“南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村部牵头,集体经营,并吸纳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每年支付每亩保底分红800元,有了好的效益再行二次分红。

万事开头难。尽管每亩800元保底分红让农户吃下了定心丸,但大多数农户对集体种植持有怀疑态度,他们只好流转党员干部自家和无人种植及抛荒的253亩土地,后来又苦口婆心的下了很大功夫流转了600亩耕地。为了吸引更多农户入股,作为“指挥部”的村部要求合作社成员一定要把流转的土地种好,让农户看到希望。期间,村干部投入到合作社,实行分块管理,责任到人,从种到管到收实行“六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肥量、统一防治、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并改传统生产为科学种植,改粗放生产为现代化操作,改品种单一老化为多样化、优良化,其收成好坏直接与各人分红挂钩,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今年夏季小麦售出后,有两名村干部获得5000多元奖金。该村还花了18万元购置了一台挖掘机,对流转的一家一户分散地块进行整理归并、置换成块,对田间的道路沟渠进行整修,确保道路畅通,排灌通畅。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获得可观效益,他们尝试高产品种的实验示范,先后与盱眙、安徽等地具有种植经验的单位合作,试种过40亩土豆、50亩大豆等经济作物,但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影响,结果与种植水稻、小麦对此,其效益不够理想。于是,该村与市农科院对接,引进适合当地生产的小麦、水稻高产品种,实行订单种植,2019年,当时淮安市场粳稻均价1.15元,而他们合作社按订单销售的籼稻单价是每斤1.45元,每亩地较传统粳稻多收益260元,仅此一项,合作社681.5亩订单面积就增加收益近18万元。2020年,他们订单试种的300多亩优质粳稻销售价格为每斤1.55元,高出普通粳稻的每斤0.1元。

尝到甜头、看到实惠的农户纷纷要求到合作社入股,目前入社农户388户,已流转土地1200多亩,流转率达到近80%。现建成年烘干能力2万吨的烘干中心,拥有工厂化育秧基地,350平方米的机库,配备各类大中型机械26台(套)。每年村集体靠合作社收入达30多万元,今年可达到50多万元。几年来,合作社为村集体创收200万元,农户增收超万元,带动42户低收入户增收,在合作社季节性务工76人,年人均增收8500元,然而他们并未满足现状,并未把目光盯在钱上,而是瞄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上。2020年村部向上级争取产业富民项目900万元用于建设年产10万吨的优质稻米加工生产线项目,可承担25万亩优质稻米辐射加工能力,实现优质稻米标准化种植、加工和定向销售。此项目采取“异地经济”模式,项目经验、资产监管项目收益归集体委托山阳街道负责,形成经营性资产将明确给区内15个低收入村所有,2021年已为全区面上15个低收入村累计带来108万元收益,在扶持帮带低收入村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合作社的管理和运营已步入正轨,具体地讲,在合作社运作过程中,该村做到“五个化”,即管理现代化、运作规范化、种植科学化、产出楼梯化、利益更大化。

管理现代化。他们采用企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机制,成立了理事会、监视会,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提升了合作社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器械由专人管理,做到领用有手续、交付有时间。对于合作社的运作一一记录档案,便于查找,有据可依。

运作规范化。合作社的运作一律按照村部规定章程进行,严格操作流程,做到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种植科学化。村部与市农科院和市植保站、土肥站取得联系,聘请专家来村讲课、田头指导,确保稻麦稳产、高产。在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管理服务团队人人掌握施肥及用药的黄金时间和精准用量,专家向我们承诺,合作社今年水稻确保亩产1500斤,明年小麦亩产确保1400斤,这可喜的土地产出率不得不让人感受到科学种田带来的巨大效益。

产出楼梯化。满足现状只能停滞不前,他们一直在不断努力,土地产出率逐年上升。他们认为小步太慢,大步不稳,力求稳步前行,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

利益更大化。到今年年终该村集体和农户红利可望远超往年,他们认为这不是骄傲的资本,计划将在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高产品种,并从订单种植的销售渠道上提升效益,让集体收入再提高,农户得到更大的实惠。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加大土地投入,进行土壤改良,力求达到金入土,土生金,钞票越多越开心的理想目标。从而形成集体有赚头、干部有劲头、股东有甜头、生活有奔头。

强化村民服务点——多为村民办实事,让村民体会到党的温暖积极参与经济振兴。

近年来,该村围绕宜居村落打造,对沟渠清淤整治,按照统一标准改造危、草房屋52间,扩宽提升中心路650米,硬化村道3600米,改造村内排水渠道1800米,安装村道路灯283盏,投入400万元兴建南湾村“乡村振兴展厅”,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乡风民俗文化;建立6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广场,购置2万多元体育器材为村民健身、文艺演出提供专业场地。帮助扶持的创业实体年年增加,目前已达到28家,其中年利润超10万的有12家。

村民们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感党恩、跟党走,也才能同心协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各自的力量。

目前,南湾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村容村貌的极大改观,来到该村便会发现只见蜻蜓款款来,不见蚊蝇满天舞。干群的精神面貌和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形成党员干部把头带、快速发展大步迈、村民年终有钱袋、道路亮化全覆盖、环境建设在加快,健身广场大舞台、文化生活村内外的良好氛围。

村党总支书记刘正亮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所取得的一点成绩归根结底归功于党建引领,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党员干部的积极带头配合,我们的合作社也不可能有如此长足的发展。面对未来,刘正亮信心百倍:下一步我们正着手绘制“空中瓜果吊,水中鱼儿跃,田间有麦稻,鸡鸭成群跑”的南湾新蓝图,将南湾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一道亮丽的田园风光。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