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勒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典型的内陆暖温带荒漠气候,年均降水量35.1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595.3毫米,8级以上大风年均3-5次,沙尘暴天数19-64天,浮尘天气200余天,是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也是国家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历史上策勒县城因风沙侵袭三次被迫搬迁,严酷的生态条件严重制约了策勒县农牧业生产。

从“风吹城跑”到“披绿”又“生金”的华丽转身

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实验基地。

多年来,策勒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目标,坚持不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自2007年以来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平原绿化、重点公益林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相继完成防沙治沙建设总任务134.51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森林总面积达到102.23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45.42万亩,以红枣、核桃、杏、石榴等经济林种植面积43.37万亩,防护林面积13.44万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实现了全县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三增长,建成了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

从“风吹城跑”到“披绿”又“生金”的华丽转身

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李利富摄

“80年代初,流沙再次逼近到距离县城边缘1.5公里处,沙临城下的局势使策勒绿洲再一次告急。为减轻风沙和沙漠化危害,保护策勒绿洲人民的生产和生活,1982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策勒县召开了沙漠化治理现场办公会议。根据会议决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于1983年成立了策勒沙漠研究站。我们受命于危难之时的科研人员奔赴策勒县,与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一道,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对风沙的斗争。”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站长曾凡江说。

从“风吹城跑”到“披绿”又“生金”的华丽转身

沙漠里创造出的林带条田。

从“风吹城跑”到“披绿”又“生金”的华丽转身

红柳大芸。李利富摄

经过几代治沙人长期的坚守和坚持、拼搏和奋斗、研发和实践,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同时在保护绿洲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教育培训活动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1983年建站以来,策勒站共获得各类成果奖15项次(国际奖2项、国家奖3项、省部级奖10项)、获得各类荣誉称号20余项次。

从“风吹城跑”到“披绿”又“生金”的华丽转身

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实验基地。李利富摄

四十年风雨历程,在策勒县各族群众战天斗地开展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战黄沙、搞科研,创建了干旱区流沙治理的综合防护体系,使流沙前沿后退10余公里,解除了流沙对县城的威胁,同时还有效保护了风沙前沿38个自然村的农业生产。

从“风吹城跑”到“披绿”又“生金”的华丽转身

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实验种植的骆驼刺。李利富摄

在策勒沙漠研究站研究成果的推动和科技帮扶下,策勒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建设了一批名、特、优、新果品基地,培育了红枣、核桃、石榴、杏等一批名优林果产品,逐步发展形成了两大特色林果经济带,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自2004年开始,策勒县以三北防护林为依托,不断加大以红柳大芸种植为重点的沙产业开发力度。截至目前,全县人工种植红柳大芸面积达4.37万亩(管花肉苁蓉3.79万亩、荒漠肉苁蓉0.58万亩),已接种大芸4.19万亩,稳产区大芸平均亩产120公斤以上。有效地推动和发展了沙区经济,促进农民的增收。

从“风吹城跑”到“披绿”又“生金”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策勒。

如今的策勒大地,依托防风治沙工程,积极转化各项科技成果,已经实现了从“风吹城跑”到“披绿”又“生金”的华丽转身。(潘宝民 李利富 张廷为 郭东风)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