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浪潮下,信息智能勾勒未来城市建设新画卷,推动经济、科技与社会进步,同时,也面临技术、数据、资金等诸多挑战,从典型领域发展内在关系入手,剖析问题成因,探究破解之策,从政策、技术、人才、政企合作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思考智慧城市建设的破局关键,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智慧城市 vs 未来发展
塑造未来城市新风貌
智能基础设施引领未来: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将有超 1000 亿台设备连接物联网,5G 网络实现更大的高速、低延迟数据传输,韩国首尔智能交通系统让交通拥堵减少 25%以上,边缘计算技术使数据处理减少延迟、提高响应速度,美国旧金山在智能安防领域推广边缘计算,犯罪率下降 30%。
智慧城市未来风貌
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目标: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全球城市能源消耗占总能耗 70%以上,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配套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丹麦哥本哈根通过智能电网调整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占比 40%,预计 2025 年达 60%。
人性化设计提升生活品质:未来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英国伦敦智能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智能图书馆人脸识别自助借阅,借阅量增 加30%。智能公园提供实时环境监测和休闲娱乐推荐,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潜能
经济增长新动力: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andMarkets 报告显示,全球智慧城市规模预计从 2020 年 到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 14.6%。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多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深圳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多领域发展,预计 2025 年产业规模超 5000 亿元。
智慧应用
科技创新推动器:为满足日益增多的建设需求,新技术将不断推陈出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技术应用得以不断革新,深化应用探索,城市管理质效将有力提升,美国波士顿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城市运行效率提高 20%以上。
社会进步催化剂:全球超一半人口居于城市,智慧城市在以城市为带动,促进整体社会进步,通过智能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公共服务等领域发展,实现资源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缩小城乡差距,如瑞典斯德哥尔摩智慧医疗系统使居民平均寿命提高 3 岁以上。
智慧城市 vs 典型领域
典型一:打通城市交通智慧通道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 年底全国超 200 个城市开展智能交通建设,深圳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优化交通信号,拥堵减少 30%以上,杭州“城市大脑”交通系统整合多部门数据,拥堵指数下降 25%以上。
智慧城市交通
智慧城市交通系统
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城市交通重要发展方向,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将其分为 L0 - L5 六个级别,全球多国积极研发测试,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测试,预计 2025 年超 50 个城市开展商业化运营,智能停车系统逐渐普及,全球智能停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交通智慧化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节省出行时间上发挥重要作用,据测算,可使拥堵减少 20% - 30%,出行时间平均节省 15% - 20%,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物流、旅游等产业繁荣,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支撑。
典型二:书写能源管控智慧新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止2023 年底,全国超 100 个城市展开智能电网建设,上海建设智能电网,提高电力分配管理效率,覆盖全市 90%以上区域,推广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达 100 万千瓦以上,预计 2025 年达 200 万千瓦以上,占比 20%左右。
数字化管控平台
新能源管控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 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达 1.2 万亿美元,实现不同能源互联互通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储能技术发展也为能源管控提供新手段,能源互联网技术成为未来能源管控的重要方向。
能源智慧化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和成本,据测算,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使能源消耗降低 15% - 20%,成本降低 10% - 15%,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保障。
典型三:激活医疗变革智慧密码
数据显示,2023 年底全国超 500 家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电子病历系统覆盖率达 80%以上。远程医疗技术方面,全球远程医疗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0 年 到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 16.5%,我国远程医疗服务覆盖率达 60%以上。
智慧医疗诊前导视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可辅助医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医疗机器人不断发展,市场规模超 100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达 200 亿美元以上。
智慧医疗的效益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便患者就医,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缩短 30%以上,满意度随之提高,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典型四:开启教育蝶变智慧航程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 年底全国超 2 万所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推出智能教学平台,覆盖率达 70%以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我国超 1000 所学校已展开试点。
智慧教育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可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和辅导,全球教育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0 年到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47.5%,智能教育设备发展,全国市场规模超 1000 亿元,预计 2025 年达 2000 亿元以上。
智慧教育将有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据测算,可使学生学习成绩提高 10% - 15%,教师教学效率提高 20% - 30%,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缩小城乡差距。
典型五:涌现城市管理智慧活力
截止2023 年底全国超 150 个城市开启探索,成都智能监管公共设施,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报警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超 40%,苏州推行智慧城管系统,整合多部门数据,快速发现并处置问题,市民满意度提高 25%以上。
智慧城市大数据
智慧城市管理空间环境应用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发挥作用显著,挖掘城市运行数据,精准预测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纽约利用大数据优化警力和交通规划,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完成巡查、违建监测等,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提高效率和精度,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也做了较大探索。
智慧城市管理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环境和秩序,据测算,问题发现率提高 30% - 40%,处理时间缩短 20% - 30%,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城市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慧城市 vs 掣肘问题
深圳2023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创新大会
问题一:突破“技术天堑”瓶颈
难题:人工智能算法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在智能交通、医疗等领域,算法结果关系生命安全和健康,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待解决,智慧城市数据含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物联网技术兼容性和稳定性还有所欠缺。成因:研发投入不足,关键技术发展缓慢,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技术难兼容,人才短缺,复合型人才匮乏。策略:需要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政府设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促进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体系,吸引留住人才;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借鉴经验,推动技术发展。
智慧城市技术
问题二:化解“数据暗礁”风险
难题:数据安全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挑战,报告显示,全球因数据泄露损失将从 2020 年的 3.92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10.5 万亿美元。智慧城市数据风险增加,黑客攻击可能窃取破坏关键系统数据,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待解决,实现共享利用同时保护隐私难。成因:数据管理不善,缺乏安全防护措施,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公众意识淡薄,易成受害者。策略:加强数据管理,建立防护体系,采用加密等技术确保安全存储和传输;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提高公众意识;探索建立安全共享机制,采用区块链保障数据安全可信。
数字转型、智慧赋能交流会
问题三:摆脱“资金泥沼”困境
难题:智慧城市建设需大量资金,投资规模从 2020 年的 1144 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2472 亿美元。目前主要靠政府投入,资金压力大,中小城市财政有限,加上后疫情时代对经济领域带来的冲击,难承担高昂成本,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投融资模式。成因:商业模式不清晰,社会资本回报难,政府资金有限,缺乏风险分担机制。策略: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采用 PPP 模式等,实现合作共赢;探索商业模式,明确盈利渠道,提高积极性;加强政府资金统筹规划,提高使用效率。
智慧城市 vs 智慧管理
智慧科技
路径一:借好政策东风
资金强力支撑:设立专项基金,加大量子计算应用研发、脑机接口技术用于智能公共服务等前沿项目支持。推出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参与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开辟智慧城市项目绿色通道,提供低息贷款及专项融资。技术精准引导:制定前瞻性技术标准规范,如统一量子通信协议标准,加大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创新、生物识别技术在城市安全领域的研发等技术规范,成立技术专家委员会,提供精准且前沿的技术指导。人才坚实保障: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全球高端人才。鼓励高校开设融合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的跨学科专业。建立高端人才培训基地,邀请知名专家授课,提升专业人员前沿技术水平。
路径二:深化智慧兼容
关联技术深度融合:推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纳米技术等深度融合。如量子计算加持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城市复杂系统的高效优化决策,生物识别技术与纳米传感器结合,实现实时、高精度的医疗诊断。系统集成打破壁垒:建立统一的前沿技术数据平台,集成不同城市系统,打破部门壁垒。制定统一的跨技术标准规范,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实现城市各功能模块的无缝协同。标准统一引领建设:标准统一可避免技术壁垒,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如统一量子通信安全标准,为城市数据传输提供超安全保障。推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引领智慧城市建设。
路径三:夯实技术基石
前沿技术研发:研发更高效的量子算法和处理器,用于资源优化分配、智能能源管理等。开发高效的大数据挖掘、存储和处理技术,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研发超微型、高灵敏传感器和通信技术,拓展微观层面应用场景。人才培养多元:高校设置融合量子物理、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的跨学科专业课程。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培养实用型人才。引进国际顶尖前沿技术人才,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技术应用推广:举办前沿技术峰会、科普讲座等活动,提高社会对智慧城市前沿技术的认知。建立前沿技术示范项目,如量子安全智能社区、生物识别智慧交通枢纽等,展示技术应用效果和价值。出台政策鼓励技术应用,降低企业技术应用成本和风险。
路径四:凸现政企合力
加大政府导向:制定前瞻性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建强基础设施,做好应用监管,确保前沿技术应用的质量和安全,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调整,实现技术与发展的高度融合。激发企业优势:发挥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提供先进的前沿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为智慧城市前沿技术建设提供资金和动力。多种模式与政府合作,合力推动智慧城市前沿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深化政企合作:采用 PPP等 模式,共同投资建设基于前沿技术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企业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维护,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监管。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整合资源,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
路径五:调动公众参与
提升认同:公众参与能提高智慧城市前沿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公众对未来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公众作为智慧城市的受益者和参与者,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对前沿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多元参与:公众可通过参与规划决策,如参加前沿技术应用的城市规划听证会,反馈基于前沿技术的智慧城市服务和产品的问题,促进服务和产品优化。参与志愿活动,宣传前沿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协助维护智能设备等,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措施推动: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普及智慧城市前沿技术知识。建立公众参与平台和机制,提供便捷的参与渠道和机会,如在线意见反馈平台、前沿技术体验活动报名等,激发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伍丽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