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多块钱到手了,这下终于能安心了!”10月11日,庐山市杏林植物园工地绿化班组的熊某,紧紧攥住人社局工作人员的手,声音里满是激动。当天,该班组13名工人全部领到了被拖欠数月的劳务费,总额15.53万元的“血汗钱”,一分不少地打进了每个人的工资卡。

时间回溯到今年7月盛夏,熊某带着12名工友走进庐山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办公室时,每个人的皮肤都被晒得黝黑,衣服上还沾着工地的尘土,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记工单,指尖残留着长期劳作的老茧。“在工地上栽花、种草、搬树苗,少的干了两个多月,多的干了五个多月,可工资一直没着落。”一位工友叹着气说,“总包让等分包算账,分包又说工程款没下来,我们实在没办法了!”更让大家焦虑的是,13人里不少都过了退休年纪,当初没签正经合同,眼看着家里等着这笔钱用,夜里翻来覆去都睡不着,总怕这辛苦钱要不回来了。

核查工作很快陷入僵局。工作人员核查发现,13名工人中多数已超法定退休年龄。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超龄人员与用工单位不构成劳动关系,无法通过常规监察执法程序追讨报酬。“这就意味着不能采取责令支付、行政处理等强制手段,只能靠反复协调推进。”劳动监察工作人员坦言,这是维权路上的第一道“硬坎”。

更棘手的是证据缺失。工人们仅能提供口头约定,既没有书面劳动合同,也没有考勤记录。面对这一困境,人社局当即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主动约谈项目总包与分包单位,细致宣讲《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总包单位负总责”的核心规定,清晰厘清各方责任链条,为后续协调打下基础。

协调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分包单位以“与工人无直接雇佣关系”为由推诿,总包单位则强调“已按进度支付工程款”,双方在责任认定上各执一词,多次让调解陷入停滞。8月至9月间,人社局工作人员没有放弃,先后组织4轮面对面调解,拿着政策依据和信用风险提示,一次次向企业阐明“恶意欠薪不仅违背情理,更会影响企业信用评价”的利害关系。

10月11日,在人社局的最终推动下,总包单位先行垫付所有款项,13张工资卡同步收到到账通知。10月12日,熊某代表班组向人社局送上手写感谢信时,工友们纷纷围上来感慨:“本以为年纪大了、没合同,维权肯定没门,没想到人社局一点没嫌我们麻烦,也没说‘超龄了管不了’,实实在在帮我们讨回了公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哪怕不在常规执法范围内,我们也要跨前一步、主动作为,帮群众解难题。”庐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针对超龄劳动者维权难的问题,当地正积极探索“劳动监察+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已为数十名超龄务工人员追回欠薪数十万元,用实际行动为银发劳动者筑起了“薪”安防线。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