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讯 3月14日上午,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边,“85后”王林峰正在调试无人机,为即将开始的追肥喷药做准备。

王林峰是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新场村人,2016年购买了收割机到东北、安徽、上海等地进行收割。虽然赚了一些钱,但在外面各种开销也不小,一年下来纯收入并不算高,而且还照应不到家中老小,于是渐渐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2021年下半年,王林峰在亭湖区新兴镇新场村党总支抛来的“橄榄枝”吸引下,回到老家租赁210亩地,办起了家庭农场。村组干部、农技人员主动当起“致富顾问”,与他一起商议如何将土地发挥更大效益,随后他又多次参加区、镇组织的农技专题培训,区人社部门组织的SYB创业能力培训。

在区里的支持下,王林峰购买了插秧机、无人机等设备,并聘了多名村民帮忙。仅仅一年多工夫,家庭农场就走上正轨,年销售额近百万元,王林峰也因此赚得返乡后的“第一桶金”。在他这里“上班”的村民原本准备外出打工,见在家门口一样可以拿到不低的“工资”,纷纷打消了“舍近求远”的想法。

“我能这么快就干得风生水起,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扶持。”王林峰坦言,“除每亩田给予150元的政策性补贴外,购买农机时还补贴了12万多元……”

在亭湖区,像王林峰这样“凤还巢”的返乡创业者,近几年连年增长。该区全方位贯彻落实关于扶持引导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2020年以来,累计扶持自主创业12017人,带动就业31699人,其中返乡创业就业占比达四成。

今年36岁的陈利芳是盐城人,博士毕业后打算在上海安家,后被亭湖完善的创新创业载体所打动。几年前,她与丈夫、小孩一起回到家乡,现身兼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固废所执行所长等多个职务。

“现在看来,回来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陈利芳感慨道,一方面,研究院与盐城环保科技城众多领军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让她和同事们能接触到院校里很难接触的资源,可以使科研成果更高效地落地。另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和研究院为她解决了安家、丈夫创业和幼儿托管等所有生活和保障事宜。

几年来,陈利芳带领团队围绕工业废盐处理处置难题,在自主创新上不遗余力,努力开发核心技术,攻克限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先后承担横纵向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15篇,申请专利19件,其中PCT专利2件、授权专利12件。

“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全要素的载体支持,一直是我们鼓励创业、吸引‘凤还巢’的先手棋之一。”盐城环保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至目前全区共建成省级创业载体2家、市级创业载体10家、区级创业载体22家,累计入孵创业实体2300家,带动就业13000余人。

除了优良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载体环境,亭湖区一流的服务环境也为广大创业者称道。针对“信贷难”的瓶颈制约,该区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打造全市首家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网上经办系统,推行不见面审批经办模式,提高富民创业贷款发放率和使用率。

在便仓镇,盐城富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被誉为新特产业的“后起之秀”。作为一家由返乡创业者创办的乡镇企业,该公司开办仅2年,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2022年开票销售近5000万元,带动50多人就业。“返乡创业过程中,最难的要算信贷,多亏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为我提供了近2000万元信贷扶持,让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公司负责人陈建国表示。

“至目前,全区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达1.26亿元,惠及1036名创业者,直接带动就业5100余人;投放‘苏岗贷’8000万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就业补贴等创业扶持补贴234.19万元。”区财政局局长陈爱军说。(作者:孙成栋)

编辑:陈建秀

审核:杨书和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