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通讯员 黄志强)5月6日下午,记者从青岛市崂山区委宣传部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获悉,面对家长们此前反馈的“三点半”放学接送难题,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积极探索中小学课后服务路径,不断优化课后服务水平,以全面育人为导向,丰富课后服务供给,逐步构建起涵盖学业巩固、学科拓展、综合实践、素质提升等内容的全方位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形成了区域课后服务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目前,青岛市崂山区中小学参与课后服务学生4万余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

发布会现场

具体而言,青岛市崂山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为有需求的中小学生提供“5+2”课后服务,保证学校每周5天均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与家长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有效化解家长“三点半”放学接送难题。同时,青岛市崂山区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需求,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加多元的资源平台。

目前崂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形式主要包含三种,第一种是提供与学生兴趣匹配的个性服务。比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实行了“1+X+社团”服务模式。“1”即一个小时作业时间;“X”是教师开设各类兴趣小组;“社团”则更为多元化,涉及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为学生挖掘和培育兴趣提供平台。第二种是与学校特色结合的服务模式。比如以戏曲为特色的汉河小学,利用课后服务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戏曲艺术学习,打造了学校戏曲艺术的人才梯队。第三种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的模式,学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开展相关领域研究学习,比如东泰小学组建了茶艺研究和剪纸艺术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崂山茶、剪纸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组织到茶叶基地、民间艺术馆参观学习,使研究性学习更系统、过程更完整。

聚力打造精品体育赛事,在“高度”上做文章。青岛市崂山区始终将高水平赛事作为展示城市形象、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依托“山、海、城”交融的独特禀赋,构建起“国际赛事+本土特色”双轮驱动的赛事矩阵,形成了“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良性循环。在大型赛事引进方面,坚持“高标准、优服务”的原则,2025年圆满完成了亚洲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青岛马拉松等重大赛事保障工作,向参赛者展现了崂山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和服务效能。今年还将承办世界柔道大奖赛等4项国家级以上赛事,不断提升体育赛事的国际化水平,带动体育消费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区域特色赛事培育方面,后续还将依靠青岛市崂山区独特的山海风光举办沙滩飞盘赛和沙滩健康跑等赛事,吸引游客前来参赛、旅游,持续激发体育旅游市场活力。

积极推动冰雪经济发展,在“拓展”上求突破青岛市崂山区现有冰雪运动场地两处:一处为国信滑冰场,这是一块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冰场,人工制冰设备和冰面修复机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可以满足包括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不同项目比赛的需求。另一处是位于北宅街道的北宅高山滑雪场,该处雪场的雪道长200米,可同时容纳450人滑雪,是目前距离青岛市区最近的专业滑雪场。另外,还协同区文旅局等部门积极推动青岛体育中心室内冰雪运动馆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青岛市崂山区银川东路3号,由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9.7亿元,总用地面积约5.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9万平方米。在功能布局上,该项目将涵盖雪场、冰场及配套商业用房,旨在满足专业训练、大众滑雪滑冰体验及商业消费需求,建成后将形成“冰雪+住宿+商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下一步,还将积极支持国信滑冰运动中心引进冰球、花滑等观赏性较强的冰雪竞技性赛事,扩大青岛市崂山区在冰雪体育产业领域的影响力。

青岛市崂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教育筑基、以体育赋能,全力构建“民生福祉”与“经济活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未来,将以“课后服务”为切口深化教育惠民,以“精品赛事”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以“冰雪经济”为引擎培育消费新动能,持续擦亮“活力崂山”的城市名片。

(来源:青岛市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