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通讯员 孙莉莉)日前,在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坊子街村,村民于大姨吃过晚饭就迫不急待地拿着小板凳去“占座”,生怕错过“送戏进万家”的柳腔表演。舞台上,演员们表情细腻、动作生动,用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东京》《火龙记》等柳腔经典曲目为村民带去文化滋养与精神愉悦。
这是青岛市即墨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青岛市即墨区立足基层文化资源优势,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发展,城乡覆盖的“文化网络”越织越密,全民共享的“文化大餐”触手可及。
深挖文化潜能,群众从“旁观者”变“主角儿”
在即墨,“我们的舞台”系列文化活动,是群众参与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文化品牌活动之一。该平台零门槛为群众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以演代选,选中拔优”,挖掘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群众性文化队伍和文艺爱好者,实现了群众从“我来看”到“我来演”的转变。
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为统领,青岛市即墨区“我们的舞台”系列活动包含“即墨春晚直通车”“广场舞(秧歌)大赛”、合唱大赛、小戏小剧创演等版块,充分调动了基层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积极性,激发居民文化文艺创新创造活力。基层会唱能跳的“老把式”、能写会作的“文化人”、善编能拍的“新农人”,以及舞蹈队、秧歌队、合唱队、器乐队等群众性文艺团体得以充分挖掘,他们利用自身影响力和号召力,团结带领周边群众常态化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构建起“骨干带团队、团队带活动、活动带群众”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青岛市即墨区已培育打造了“通济有我共筑和谐”“幸福古卫·活力鳌山”等多个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涌现出李永菊、车修森、张仁香、单洪超等一大批优秀文化典型,这些事迹通过“青岛故事”栏目广泛传播,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文艺活动的热情。
创新活动形式,文化更“接地气儿”
文化惠民,关键在“惠”。青岛市即墨区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让文化真正走进群众生活。
除了“我们的舞台”“即墨古城·周周有戏”等品牌文化活动外,青岛市即墨区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各区位立足地域特色开展文化文艺活动。居民们在社区群里报名登台表演,节目形式多样,既有非洲鼓演奏,又有舞蹈、歌曲等节目。虽没有大型演出的华美舞台,但“社区明星”的精彩表演仍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真正实现了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演、演给群众看”的初衷,形成了“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生动局面:
其中,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坚持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相结合,按照不同社区的居民构成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活动,如针对学龄儿童较多的墨香郡、佳源都市等社区,重点开展亲子、未成年教育等活动;针对老年人较多的景岱社区,重点开展阅读、书法、插花等活动,从不同层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通济街道联合多家组织在即墨书城二楼城市课堂开办名师大讲堂,邀请中华传统文化、少年健康等领域的专家讲师前来授课,报名全部免费,让更多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成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此外,围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全环境立德树人等活动,即墨区将文化文艺、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精气神的同时,传递着基层文明新风尚。
延伸服务触角,文化资源实现“全覆盖”
为了让优质文化资源覆盖到每一个角落,青岛市即墨区不断延伸文化服务触角。
在农村,农家书屋成为群众学习知识、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即墨不断完善农家书屋建设,丰富图书种类,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济英才”大学生志愿者暑期走进辖区农家书屋,参与村庄社区亲子阅读沙龙、经典朗诵、好书分享等活动,帮助辖区青少年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即墨各区位专场文艺演出、“送戏进万家”、公益电影进社区等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为居民带来了家门口的高质量文化盛宴。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是即墨文化活动的主阵地。青岛市即墨区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了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教育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下一步,青岛市即墨区将继续立足群众需求,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不断拓展文化惠民路径,以群众喜闻乐见、惠及广泛、参与性强的公共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服务能级,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幸福指数。
特别声明:内容来源青岛市即墨区委宣传部,如需投稿请联系18853281577,感恩你的关注与分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