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著名诗人诗评家杨青云携诗集《新莞人长诗》做客《作者面对面》(第977期)致敬祖国诗歌文学艺术直播公益现场。此次活动由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平台和中国萧军研究会诗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著名管理专家、《作者面对面》总策划、全国劳动模范、北大纵横董事长王璞虽出差在外,仍热情致辞祝贺。著名书画家、中国萧军研究会会长兼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得印书面致辞。著名书法家、中国萧军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梁海春赠送书法墨宝致贺“热烈祝贺杰出诗人诗评家杨青云携诗集《新莞人长诗》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祖国诗歌文学艺术分享会圆满成功!”

著名专家学者康桥、陈立红、靳玉平等到场精彩发言。著名专家学者王得印、康桥、蔡诗华等书面评论致敬。著名书法家吴中彦、吴海峰等赠送墨迹真品致敬。著名导演柴金龙,热心读者张巍、刘瑞春、葛红如、高静波等在现场参与了互动。

“战士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萧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诗歌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蔡诗华主持本次活动并以新古风诗致敬“杰出诗家杨青云”。

著名诗人诗评家杨青云在《作者面对面》直播现场答谢辞:以诗为桥,致敬南粤:今天能与诸位相聚,共论《新莞人》与南粤大地的精神联结,我的内心满是感动与惶恐。感动于东莞这片土地始终涌动的文化热力,惶恐于这部作品竟能获得如此深厚的解读与期许。《新莞人》的诞生本是一场源于牵挂的偶然。是我本人离开东莞后在北京任职的日子里,意外收到《东莞青年创刊号》,如同一根丝线牵起万千思绪——刘久荣的英雄事迹被《南方日报》整版推介,这份来自东莞的精神馈赠,让我彻夜难眠,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长诗。我始终认为是东莞成就了这首《新莞人》长诗,而非我塑造了它的魂。各位同仁对《新莞人》作品的肯定,让我更清晰地看见诗歌与土地的共生之道。冯楚先生称我为“党的文学贴心人”,这份赞誉实则属于东莞本身——当我在诗中重现林则徐虎门销烟“血与水的战火”,描摹袁崇焕的家国情怀时,不过是捡拾这片土地上本就存在的精神火种。东莞从鸦片战争的历史节点走来,在改革开放中涅槃,它的文化谱系本就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我只是以诗歌为笔,让这份厚重得以具象呈现。 让我尤为动容的是,这首诗竟成了新老莞人的情感纽带。诗中那句“东莞的魅力总是藕断丝连诱惑着我”,不过是我内心的真实独白,却意外引发无数人的共鸣。东莞千万常住人口中,超七八成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他们的奋斗本就是最动人的诗行。能以文字肯定他们的付出,搭建起城市与居民的情感桥梁,消解新老莞人的隔阂,这是诗歌给予我的最大馈赠,也让我读懂了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精神内核。

祝贺和期待: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王治国、峭岩、史光柱等人祝贺“著名诗人诗评家杨青云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祖国和诗歌文学艺术分享会圆满成功!”

作者简介:杨青云,曾用名杨晓胜,笔名梅雪、汝愚等。河南南阳邓州人,常驻北京。曾出版诗集《新莞人长诗》《孔祥敬诗论》等,著有《范曾论》《范曾新传》《周恩来研究》《范曾诗魂书骨美学思想窥探》《贾平凹美术论》《李德哲美术论》《北京虎王马新华论》《忽培元新论》《王阔海新汉画初探》《北京诗歌概念书系上卷》和《樱花结》长篇小说等。

直播现场部分图片:

图1说:“著名诗人诗评家杨青云携诗集《新莞人长诗》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祖国诗歌文学艺术”直播现场,部分嘉宾合影。(张巍 摄)

图2说:本次活动推荐人、主持人“战士诗人”蔡诗华(左)转赠著名书法家/中国萧军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梁海春赠送书法墨宝致贺“杰出诗人诗评家杨青云携诗集《新莞人长诗》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祖国和诗歌文学艺术分享会圆满成功!”(刘瑞春 摄)

图3说:著名军旅作家诗人、原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国家一级作家康桥(左)专程从济南来到现场发言高度评价杨青云《新莞人长诗》诗集艺术成就。(刘瑞春 摄)

图4说:著名诗人诗评家陈立红(左)现场发言高度评价杨青云诗集《新莞人长诗》艺术成就。(张巍 摄)

图5说:原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秘书处靳玉平(左)现场发言高度评价杨青云诗集《新莞人长诗》艺术成就。(刘瑞春 摄)

图6说:著名诗人诗评家杨青云在直播现场深情答谢辞并朗诵《新莞人长诗》诗集精彩节选。(张巍 摄)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