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在民间语言上的文化记忆

——《陕北民谚》专题片引发的思考

申小平


陕北民谚,顾名思义就是流传在陕北老百姓口中广泛应用的民间日常用语,之所以与方言词汇不同,是民谚除了包含方言之意,比一般方言词汇句子较长,具有如诗般的意境,在这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快捷俗语里包含着人世生存的哲理性与常识性。近日,认真观看了由西影电影制片厂何志铭导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传承人王建领先生撰稿的《陕北民谚》专题片,心里燃烧起对几乎大字不识祖辈们聪慧的学识产生出如熊熊烈火般的景仰之感。

在惊赞祖辈文明文化天然使成的同时,更加佩服导演何志铭先生拍此片时艺术细胞里绽放出那种对陕北诚挚的深情,以及陕北汉子骨子里那种浑然天成的豪放与纯朴由画面感观展示给我们,让观众不由为之一震,把我们亢奋的大脑灵活自如带到了源远流长的古老陕北。片头婴儿那一双肉嘟嘟的小脚丫(方言:娃娃胖圪楚楚的毛蹄蹄)让我们看到了后继有人的希望,幼儿蹒跚学步之态及那张还没经见世面的稚嫩小脸所散发出闯王征服天下的果敢坚毅神情深深地感染着我,相信也会感染诸多的陕北老乡。他是我们陕北的小汉子,他身上有一种天生打不败的毅力,这不正是我们陕北民族的希望么?

撰稿人王建领先生从不同层面将民间谚语诠释得一目了然,重拾这些熟悉的民间谚语,让我们感觉逝去的亲人们复活,他们正招手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诉说着脑海里隐约的过去,悲喜交加的我们在不由得揩一把泪水时才幡然醒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陕北民谚传承的民族地域与人文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几句话语,她是母亲的延续,父亲的召唤,祖辈们永无休止与你与我融入生活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深交流。

纵观历史,人们只记得伟人与英雄,才子与佳人,却忽略了我们的根,我们除了吃饭穿衣还有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生产生活实践中打磨出的这些妙语金句,一直伴随我们成长,并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回味”。不妨让我们跟随王建领先生的解说,去走进《陕北民谚》,在何志铭导演多方位多视角画面的烘托下,坐在屏幕前的你我正穿越时差,去迎接新旧时代关于“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历史演变。尽管我们已经无从考证陕北民谚俗语究竟是谁创造的,我想答案肯定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时代,而是陕北民间族人们根据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用自己在这世界上的人生阅历、看云识天气、农耕家畜家禽饲养等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知远见,用当下惯用的民间俗语或歌唱或吟诵或呐喊脱口而出的交响乐,这种自创的音乐说服力极强,不用死记硬背,无须刻意钻研,从老百姓口中一个个一代代流传,与现代文言文字相比较,在一部小说里或一篇散文里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传统文化是由文明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一永恒的定律从一而终影响着历史传承的民族地域与人文性质,折射出“留住祖先的声音”势在必行。

“有千年的邻家,没有百年的父子”,这句名谚至今广为流传,在相邻住户因为鸡毛蒜皮或窑洞地基等大小利益产生矛盾纠纷时,法院、公安用钢性法律制裁都不如这一句柔性的民间谚语管用。这句简单的谚语里包容着万千种情愫,能使一个秉性刚烈的恶霸瞬间将那胸腔中的愤怒融化,由此能联想到民间的另一句谚语:“不给龙王留水路,龙王就不给你留活路”的引申内涵:千年邻家积怨,意味着今天的不慎会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邻里永远的不和。民间还有类似一句“远亲不如近邻”也是相同意思。这见证了从古到今的陕北人向往和谐生存,认可同舟共济的处世之道。

“众人是圣人”所彰显的“大众认知才是真理的浅显道理”,也充分说明了“谚语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来自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其大众性、人文性、知识性、地域性不但无形中发挥出处世治家、尚德励志、生产生活中的规范作用,更春风化雨地滋润着一个地方的人文特质及族群性格(解说词)”等。由此引发的大众流传谚语还有“众人口里有毒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都印证了“众人是圣人”这句陕北民谚意义的强大与普及度。

“不看春天的雨水,就看秋天的收成”,这是农村起家的企业老板会议上说的最多的一句,与当下流行的“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何其相似!“伸出千只手,揞不住万人口”与现代通常所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意思相近;人们要说你,就是用一千只手也难以捂住万人之口,只能任人所说,做自己的事。尽管“众人口里有毒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一圪瘩骨殖连一圪瘩肉”比喻骨肉相连的亲情永远无法割舍,“马瘦沟子深,人穷没人信”与当下“人微言轻”近意,“大大画个圐圀,命命交给老天”意思是遵循天意顺其自然的生存法则,“软糜子蒸不下硬窝窝”专指那些天性懦弱不敢与人较量高低的卑微群体,“馂饭不算饭,野汉不算汉”是对现在乱搞男女关系,想赶时髦有个情人的人起到警示作用,情夫永远不是丈夫。“冷子打里的庄稼,狼咬里的羊”是一个人或一家人最不愿意遇上的糟糕事,“有扰庙的没烧纸的”意思是都是看热闹的,没有虔诚真心为你好的人。“拦羊嗓子回牛声”是一句对喜好唱歌,则嗓音不好或唱歌走调人的最讽刺的调侃。“油瓶跌倒也没两步紧走”形容一个慢性子人再遇上紧急事也不会麻利,“错过这茬茬,再没这茬茬”与时下“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是一样的意思。

从这些既有趣又有灵魂的民间谚语里,所映衬的画面是陕北近代发展史,包含元素渗透着民间生活的趣味性,从黄帝陵、 宝塔山、壶口、长城转向厚重的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从中让我们感到陕北的人文地貌与生态治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下,正以前进的步伐走向新的未来。法院开庭审判现场的森严,红碱淖景区、杨伙盘煤矿等地域特色或以动态画面引领人们如身临其境之感,或以解说员详尽叙述让人们如痴如醉,穿插进去的一两句相对应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读来亲切听来迷醉的陕北民间谚语更使人融入新旧交替日新月异的大美陕北河山民族的壮丽景图中。“走西口”的现代人,临别时抱住恋人许愿“挣辆宝马回来”的场面是哪一个女子不想拥有的有担当有责任心的陕北后生?

绥德韩世忠庙的雄浑威严、米脂貂蝉洞的空灵神秘、清涧石刻场,及那一盆燃烧的炭火引发煤矿出煤的实景,映衬出游人的一句流传了多少年的民间谚语:“米脂婆姨绥德汉,清涧石板瓦窑堡的炭”加上一句“陕北是中国的聚宝盆”,让我们每一位陕北人魂牵故里,梦萦陕北,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陕北精深博大祖辈的文化内涵无不产生出荡气回肠的崇尚追溯,传承是我们及后来陕北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要把陕北的大美大爱,追寻祖辈足迹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以王建领、何志铭导师为榜样,为大陕北的非物质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米脂出了个李自成”一曲酒曲唱了近四百年,从激荡人心余音绕梁的酒曲声中,伴随画面酣畅淋漓的醉酒场面,及米脂后生们红朴朴憨厚墩实的庄稼汉独有的脸庞,让人联想到“李自成坐江山天天过年”这句民谚,想当年,李自成是否也是醉在此情此景而幻想这样场景天天能有所产生了“天天过年”的想法?

以小话剧出现的“算命”说的是游手好闲的一男人喜欢和女人搭讪,就“好吃没法子,因推借擦子”去给正“滚米”(碾米)的妇女搭讪,以会算命为由,说了几句陕北民谚“四股连枷三股叉,喂个老牛没上牙,蠓子(蚊子)咬人人挨打,坐下挠咬(痒)往上挖”,说服这妇人上当后,顺利骗取了妇人二升小米。通句陕北方言准确无误,演员表演到味,把过去农村形容婆姨那句“熟死的圪搅生着叻,精死的婆姨憨着叻”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把“米脂小米”的原生态品牌做了宣传,石碾与拴在碾棍上的毛驴与碾盘上诱人的金灿灿的小米是我们米脂人永远抹不去的乡情记忆。

片子里详尽介绍了陕北民谚的领航人王建领先生:“陕北民谚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建领为此项目传承人。王建领是米脂城的土著居民,从曾祖上上世纪在米脂城开办客货旅店,集义店,几代人风雨无阻,看多了南来北往的人生百态,见证了农耕文化、信息社会在陕北的兴衰和变迁。陕北民谚得益于陕北人的集体智慧,也得益于王建领等陕北民谚传承人的特殊贡献。百年客栈集义店,作为米脂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本身就是陕北民谚的原始作坊和扩散地,从小接受老一辈的耳濡目染,让他对陕北民谚有深刻的领悟。王建领“工农商学兵,村乡县市省,陕北陕南到关中,横跨党政军”坎坷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陕北民谚研究、挖掘的后发优势。陕北情结促使他在百忙任务之余,集几十年辛劳,编撰第一部陕北方言民谚集大成之著作,《把根留住●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后再版《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主编出版了《陕西方言集成》专著。以总撰稿组织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方言纪录片《陕北话》(六集),出品拍摄了陕西第一部非遗纪录片《边走边唱》,出品拍摄陕西第一部名人档案纪录片《李鼎铭》(五集)。 ”

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传承人王建领先生沉浮政界多少年,挤出时间在百忙中做出如此惊人的成绩,这是我们米脂族人的荣耀,接下来我们该思考在王建领先生的引领下,我们当下的米脂人或陕北人应该为我们祖辈的历史文化做些什么,我们又将如何沿着历史文化去探寻祖先声音里的民族元素和天然历史文化积淀?

 陕北民谚是每一位陕北人不管是在异乡还是家乡永远的根,这根的质地散发着祖辈们曾经生存意识里方方面面的大智慧,如片子里集市的繁荣景象,劳动人民在集市交易家畜时两手相交用指头“捏码子”谈价钱。因为一句话不顺心的打斗,婚嫁场面的热烈温馨气氛都是根植陕北的居民们曾经经历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重要的调味剂。

感谢导演何志铭先生、撰稿人王建领先生不辞劳苦,以自己对陕北的热爱出品《陕北民谚》,让陕北人不仅领略了大陕北从古到今的人文地理,生活常识等,这些承载在民间语言文化上的历史记忆,更加客观地让我们认识到“以陕北话讲中国故事,以陕北民谚方言解析中华文明密码”的重要性,“让陕北告诉未来,让世界听懂中国。”将是我们每一位陕北人牢记的使命,我们有理由将陕北的故事及民族特色永远流传后世,面向全世界。

2021年8月于米脂(陕北民谚传习所)


 申小平,1972年生,陕西省米脂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化厅“百人计划”扶持人才、榆林市首批“青优”艺术人才、榆林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米脂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陕北女人》(原名《深山女儿魂)、《贞节》,中短小说集《梦醒黄河》,散文集《这样活》。不同体裁作品散见全国各地不同刊物,并获得奖项二十余次。现供职于米脂县文化馆陕北民谚传研究所。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