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自各行各业,

我们都是水上救援志愿者。

我们不只在救人,亦在自救。

我们寻找生的希望,亦在传递爱的讯息。

我们怀揣一颗感恩之心,

一路分享幸福和快乐。

我们知道你的身影,就在人群中;

我们知道你的样子,平凡又普通。

我们讲着新时代的故事,一起向未来!

——题记


邯郸,是一座古风犹存的大城。

三千年来,它是中国唯一没有改名字的城市。

霸图争说古丛台,长啸临风载酒来。走在邯郸的大街小巷,恍若穿越千年。

把酒引美人,请歌邯郸词。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名不虚传。

丛台、广府、邺城、黄粱梦、娲皇宫;赵国七贤、建安七子……随意翻阅史册,有多少邯郸的贤达仁人闪耀历史星空。

如果将岁月的时针回拨至近代,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是人民日报创刊地,左权、徐向前、刘伯承三位将帅都安葬在此。

燕赵大地,人文丰沛,它是慷慨悲歌之地,更是一座英雄辈出之地。

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里,处处是精彩的中国故事。在赵国古都这块热土上,活跃着一群平凡的追梦人。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平凡的人也可以了不起。   

或长或短的故事,平平淡淡抑或惊心动魄,个体中见精神,细节中见力量,这正是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来书写,进而汇聚起磅礴力量。   

撑起自己头顶的那片天,踏实脚下的这块地——这是平凡英雄的力量,更是强大的中国力量。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事实上,踏上水上义务救援这条公益之路时,雷建生已经50岁了,为什么?为了谁?古道热肠,一蓑烟雨任平生。个中缘由,恐怕只有他和队员们才能明白吧。   

现在,让我们暂且停下脚步,将内心沉静片刻,认真倾听邯郸市红十字雷建生水上救援队一路走来的故事。


自序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雷建生


翻阅这本小册子之前,我先跟您说上几句心里话。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瞬之间,我已年过花甲。人不服老不行,白头发开始多了,眼睛早花了,腿脚儿也渐渐发硬,其他一些零件儿也没年轻时好使了。人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在,我觉得自己还真有点“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的劲头儿。

回想十多年前,我和一帮兄弟们搞起了水上义务救援,最初是因某地发生“挟尸要价”,自己看不过眼,于是振臂一呼,很快便拉起一支队伍,更没想到,一路风雨一路兼程,我们居然走了这么久,走了这么远,居然干出了一些骄人成绩,赢得了认可和赞誉。

当然,也不乏一些嘲讽和质疑:面对水里未知的凶险,你们图啥?你们真不收费?你们这么干,不是傻么?!这个问题,我们答过无数遍了。且问,人命几何?倘若你看到跪在你面前,苦苦哀求你救人、捞人的眼神,你忍心向他们要钱?这是钱能衡量的吗?!

回首走过的路,曾经的每一段经历,每一幅画面,都像一幕幕电影胶片,定格在我的人生舞台上,酸甜苦辣咸,滋味自知。

禅宗有言: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紧紧握住黑暗的人永远也得不到阳光。有什么样的心境,便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你心中装的是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从一个又一个救援现场,从一个又一个捐助对象,从一个又一个防溺水课堂,抗洪、抢险、抗疫……我们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也越走越顺畅。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希望通过纯粹的公益,掀起一场蝴蝶效应,当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你我生活的世界就会变得愈发美好。

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我诚邀好友、也是河北日报记者邢云先生主笔,最终整理撰写了一些典型故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以事件内容大致分成八大章节,耗时半年多时间,字字句句斟酌再三,总共写了约5万字。同时,救援队裴秀河等好朋友一起回忆整理,字字句句,皆为真诚。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时间跨度较长,尽管我们再三确认核实,交叉印证,也难免在忆述一些事件时,出现些许疏漏甚至谬误,切请相关各方担待一二。

水上义务救援,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一群人的事业。一支好的团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战斗。与之相应的,目前取得的这些成绩,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它属于每一名水上救援队员,属于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各级各部门领导、朋友和各个社会组织,其中当然也包括您的鼎力协助。在此,衷心感谢!再次感谢!

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因为有舍得,所以人生丰富多彩。不惧艰险,不畏坎坷,不怕险滩,今后的公益之路依然像过去一样,从起点出发,向高峰进军,孜孜不倦地努力登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有句话说得透彻:人在做,天在看,人不善,天会判。

如果你再问我,后悔吗?不用半点犹豫,我会非常坚定地回答你:过去不后悔,现在不后悔,将来不后悔,如果人有来生,下辈子我还会这样做。

回首往事,感触颇深,事件纷繁,难以归纳。我坚信:抬头总会有光。出版此书册,绝非为了博得虚名,只想将我们的过往经历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共享,希求读后能有所受益。

最后,祝愿你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序言

“好人”雷建生

赵金海


河北日报记者、青年作家邢云先生以饱蘸的笔墨,满含深情地整理撰写出“邯郸市红十字雷建生水上救援队的故事”,真实而详尽地写了一位“救人英雄”雷建生,“好人”雷建生,读来让人感动。

雷建生,人称“浪里白条”,“水上英雄”,邯郸市红十字雷建生水上救援队队长。老雷长得黑不溜秋,结结实实,说话嗓门大,救人不怕险,邯郸人一提“黑雷子”都翘大拇指。

老雷曾经做过记者,我和老雷相识已久。老雷嫉恶如仇,看不惯不平的事,当记者敢为老百姓鸣不平,敢为老百姓鼓与呼,人们称他“黑包公”。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老雷就是个一辈子做好事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小小善举,也能成就大爱。

1992年,雷建生救助一位受伤的女孩,在医院他拿出身上仅有的3000多元给女孩交了住院费,医院说钱不够,他拿出记者证让医生看,孩子及时住院治疗。事有凑巧,女孩是鸡泽县我一亲戚侄女,出院后她说一位记者救了她,还替她垫了3000多块钱,亲戚知道我认识的记者多,让我打听做好事的记者是谁。我第一个就想到了雷建生。老雷接到我的电话说:“这事儿谁见了都会伸一把手,更何况人命关天啊!”

老雷喜游泳,练就一身好水性,近些年来,他和游友们组织了一个水上义务救援队。有一次和老雷坐在一起,谈起下水救人,他说,下水救人是玩命的,不仅水性好,还得有技巧,弄不好,救不了别人,把自己的命也要搭上。

老雷的水上救援事迹让人感动,有一次他抢险救人,我写了一条消息,开头写道:遇到险情不要怕,快给老雷打电话。急救病人“120”,落水救险雷建生。   

2021年7月20日郑州发洪水,雷建生和他的救援队赶赴河南郑州救援。我写文章称赞老雷:大水无情人有情,抗洪救援下郑州。舍生救人无所惧,不畏艰险往前冲。

2016年,邯郸爆发了百年不遇洪灾,一些人被洪水围困,雷建生带领救援队紧急出动,连续奋战36个小时,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600余人,救出5名被急流洪水围困的村民。

2010年,他组建水上义务救援队,信守“崇尚公益、生命至上、博爱奉献、尽力施救”的理念,为遇险者免费提供水上抢救,并积极参与扶危济困、灾害救援行动,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配合公安消防出警500多次,打捞溺水者196人,并成功救出36个生还者,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受益群众上百万人。

2011年12月20日,邯郸市支漳河有人掉进冰窟窿,接到110救援电话后,雷建生第一个到达事故现场,消防战士已经将救生船放进水里,但2至3厘米厚的冰层阻止了救生船的行进,而掉进冰窟窿的老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立刻脱掉棉衣跳进刺骨的冰水里用力推动救生船前进。遇难者获救了,但他却由于长时间在冰水里推船,体温急剧下降,体力耗尽,一度出现昏厥。

在时下有些浮躁社会风气中,铜臭腐蚀着一些人的心灵,做好事有时也不被人理解,曾有人问老雷:你们到学校宣讲防溺水课挣钱吗?”老雷说:“不挣钱!”又问:“国家给补助吗?”老雷说:“没有补助。”又问:“你们不挣钱,国家没补助,自己搭着钱,搭着时间,图个啥?是不是有点儿傻?”

老雷说,我们这群“傻子”,就是想让孩子远离危险水域,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用自身一点点光照亮身边的人,用自身的体温来捂热社会冷漠的冰山,希望每个家庭不发生溺水事故,让每个家庭都幸福平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好人”雷建生的人生理念和追求。

(作者系河北广播电台邯郸记者站原站长)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