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南省勐腊县勐满镇的晨露还挂在橡胶叶上时,裴润启已经坐在仓库门口的石阶上,翻开了那本边角磨卷的笔记本。封面是军绿色的,还留着淡淡的迷彩纹路,扉页上“退伍不褪色”五个字被摩挲得发亮。这本跟着他从河南老家到云南边疆的笔记本,记着成为“新村民”17年来的土办法、新想法,也藏着一个退伍老兵变身乡村CEO的全部故事。
第一章:红土地上的“问号”
笔记本的第一页画着歪歪扭扭的地图,邦善村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个圈。旁边写着:“芒果烂在沟里,橡胶卖不上价,路是最大的坎。”
那年裴润启刚落户,跟着村民岩温去赶集,看着一筐筐青芒果被收果商压到五毛钱一斤,他蹲在路边把数字记下来。“岩温大哥,为啥不运去城里?”他用河南话混搭着手势问。岩温咧着嘴笑:“路远,烂一半,冷库比金子还贵。”
这句话被他画了波浪线。那天晚上,灯下的笔记本多了一行字:“建个能存住新鲜的地方,就像战场上的‘弹药库’。”后面跟着个笨拙的冷库草图,像个方盒子里装着几颗芒果。
第二章:政企搭台的“蓝图”
翻过记满农产品收购价的几十页,2024年5月的那页贴着张基地奠基仪式的照片。笔记本上列着密密麻麻的数字:“政府投80%,咱出20%,12000㎡→7个保鲜库(1400㎡)+2个冰库(400㎡)+制冰、烘干、清洗、灭菌,日处理280吨。”
那天裴润启在仪式上把笔记本举给镇上的领导看:“您瞧,这是之前算的账,现在终于能落笔了。”领导拍着他的肩膀笑:“你这笔记本比咱的规划图还实在。”
他还在照片旁边画了个小人,旁边写着“玉香”。这个脱贫户大姐第一天来保鲜库上班时,对着不锈钢操作台手足无措,裴润启就在笔记本上写:“教她调冷库温度,像教新兵用对讲机一样耐心。”如今玉香的名字后面多了行小字:“月均增收500元”
第三章:破局的“公式”
笔记本的中间有几页被墨水洇过,那是基地投用初期,冷库利用率跌到30%时,他急得把笔摔在本子上。“周边冷库扎堆,价格战像拉锯战,乡亲们的活少了一半。”。
转机出现在11月,笔记本上突然多了个加粗的公式:“政企村协同+脱贫户优先=?”下面是试算过程:“加工费10%给村委会→30%用于脱贫户培训+生产帮扶”。
他带着这本子在勐满镇三大村委会来回奔波。勐满村委会主任指着公式问:“能成?”裴润启用红笔在“?”后画了个箭头,写上“10万”——那是当时预估的脱贫户累计增收额。如今这页被贴满了票据:800辆加工车的记录单、6000人次的灵活就业签到表,最显眼的是张红纸条,写着“实际增收12万”。
第四章:浙江来的“新字”
笔记本后半本多了些陌生的词:“供应链优化”“品牌溢价”“直播带货”。这些是裴润启参加在浙江举办的勐腊县2025年“乡村CEO”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上学的。回来后他在基地辟了块“试验田”,笔记本上记着新计划:“柠檬→蜂蜜柠檬片(溢价30%),菠萝→冻干菠萝脆(线上专供)”。
裴润启常说:“这本子就像边疆的土地,你敢往深里写,它就敢长东西。”在基地上班的村民看见他对着空白页发呆,笑着说:“裴哥,再厚的本子,也记不完咱村的好日子。”军绿色的笔记本在阳光下摊开,像一片正在生长的田野,藏着一个平凡人用执着写下的,属于边疆的振兴故事。(勐腊县委组织部 罗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