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 叶俊一)在三亚市崖州区的渔港码头与广袤海域间,“先锋渔英”四个字正成为越来越多渔民耳熟能详的“红色标识”。

作为崖州区委深化区域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这一海上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海洋治理、赋能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织密组织网络、建强服务阵地、激活党员力量,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每一艘渔船、每一片渔场,既破解了以往海上治理“散、乱、难”的困局,也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红色动能”。

向海而生谋破局:“先锋渔英”品牌的创建逻辑

崖州区作为海南重要的渔业产区,拥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等独特区位优势,渔业生产、海洋科研、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在此交织。然而,长期以来,海上治理面临着不少“老大难”:渔民诉求传递“隔山海”,渔船监管“看得见却管不全”,渔业技术“守着老经验”难更新,涉海部门“各管一段”协同不足……这些问题,本质上是组织力量在海上的覆盖不足、服务链条在远海的延伸不够。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渔港里、建在渔船上,让党的力量成为破解海上难题的‘定盘星’。”基于这一思路,崖州区锚定“党建引领、民生为本、海陆并进”方向,启动“先锋渔英”海上党建品牌建设。这不仅是对“海洋强国”战略的具体落实,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海上的延伸——既要保障渔民在生产安全、技能提升、生活便利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也要统筹海洋生态保护、深海科创协同等长远发展,让党建工作与海洋治理、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创建之初,“先锋渔英”党建品牌就有着清晰的目标图谱:通过持续深耕,整合推动涉渔领域党的建设全覆盖,织密组织体系,打造移动的海上战斗堡垒,完善海上党建工作机制,发挥涉渔党组织和党员在海上安全保障、环境整治、渔事纠纷调解、渔民互助、海上网格治理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发展优势,形成具有崖州特色的海上党建示范标杆。

海陆联动织密网:“先锋渔英”品牌的实践路径

谋定而后动,行且益坚。崖州区构建完善“1+3+N”三级组织体系,以中心渔港党委为“轴心”,联动涉渔行政辖区村(社区)、渔业协会、职能部门等“3”类核心力量,吸纳科研机构、企业等“N”方资源,定期召开涉渔行政辖区村(社区)、行业协会、职能部门等涉海涉渔领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促进各领域党组织间的信息共享与工作协同,共同商讨解决海上渔业生产、安全保障等问题,形成“党委统筹、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

四类阵地构成“海上服务圈”,让渔民随时能找到“组织”。“海上讲堂”是渔民的“移动充电站”,联动相关职能部门、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等单位设计国防安全、生态保护等课程,16期课程线主题多样,累计吸引约400人次参与“渔英驿站”以龙门社区为示范,设立渔民专属窗口,梳理渔民服务事项清单今年以来共开展5次主题党日活动“海上先锋船”化身“红色移动堡垒”,制定《海上先锋船职责清单》,通过培训演练等方式,着力将先锋船船长发展为加强海上治理的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联络员、安全员、卫生员“渔英人才小院”搭建起专家人才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已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11家科研院所、高校和43名海洋渔业高层次人才入驻开展工作,进而培育带动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业人才。

海上网格管理实现“精准化”覆盖。崖州区以辖区沿海各村(社区)管辖船舶为基础,建立海上网格13个,组建一支由执法人员、海岸警察、农业农村局人员等精干力量构成的“海上网格”管理队伍,构建区级、片区、村(社区)、船主四级联动的长效监管网络。同时根据渔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崖州区动态调整网格划分——开渔季增派人手加强渔船监管,休渔期聚焦矛盾排查与技能培训。依托智慧渔港平台,实时显示渔船位置、安全状态,通过海政通网格工单上报端口、省综治管控系统等实现“海上网格”涉渔纠纷的在线流转处理,截至目前,已收集并处理各类工单456件。

我们还通过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多举措、多途径加强服务保障等措施,深化‘先锋渔英海上党建工程’。”崖州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崖州区将进一步织密海陆联动的组织网络,拓展“党建+海洋”的融合维度,让红色堡垒扎根更深、服务触角延伸更远,在推动渔业现代化、守护蓝色国土、助力深海科创的征程上,续写党建引领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内容来源南海网,如需投稿请联系18853281577,感恩你的关注与分享!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