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帕傣村的蜕变,是西定乡以党建为核心推进重点村寨整治与兴边富民行动的生动注脚。这个曾被列为“问题焦点”的村寨,如今跨境违法犯罪归零、1879亩甘蔗产业提质增效、各族群众和谐共处,更获评“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其背后,是西定乡一套系统治理“组合拳”的全面落地。
党建铸魂:筑牢整治“主心骨”
围绕重点村寨整治专项行动,在三个重点村分别成立驻村整治工作专班,按“一村一方案”精准施策。通过“群众推、组织找”选优配强村小组干部,激活村“两委”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整治格局。针对村小组党支部曾有的软弱涣散问题,将“两学一做”、主题党日、微党课融入日常,提升村组干部党性修养——这正是西定乡在三个重点村共推的“建强组织堡垒”策略,让党组织成为边境治理的“定盘星”。
固防筑基:织密边境“防护网”
为破解曼帕傣的边境管控难题,西定乡落地“4+N”管理模式:1名乡党政班子成员、1名村干部、1名社区民警、1名联防员牵头,联动N个行业部门,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动体系。同步推行联防所与重点村寨“双向挂联”机制,将抵边联防所的阵地优势与村寨治理需求深度融合,既参与跨境违法隐患排查、重点区域巡防,又承担起普法宣传、特殊群体帮扶等职能,2025年累计开展区域清查14次,聚焦村、组重点年龄段人员开展筛查,及时发现、消除隐患。这种“站所互补、梯次布防”模式在三个重点村推广后,推动三个重点村跨境违法犯罪率下降100%,全乡同比下降50%。
产业赋能:铺就富民“小康路”
紧抓产业“牛鼻子”,在曼帕傣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整合沪滇协作等项目资金,以“支部+企业+农户”模式盘活1879亩甘蔗地,引进新品种、扩大规模;整合强边固防“四位一体”、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等项目资金,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形成了“茶叶+”“咖啡+”特色产业结构;通过技能培训开发村内岗位,实现边民“挣钱顾家两不误”。这一“优化结构、盘活资源”的兴边策略,让曼帕傣村民腰包“年富一年”,也成为三个重点村增收的核心路径。
法治润心:涵养文明“新风气”
推行“精准普法”:组建由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村组干部、联防员等组成的普法队,通过“群众宣讲会”“以案释法”“法治+文艺”等形式,2025年开展集中普法27次、入户宣传76次,覆盖群众1500余人次;推进“法律明白人”“一村一调解”建设,针对婚姻家庭、土地权属等纠纷开展“见面普法”。这种“富口袋更富脑袋”的做法,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文化聚情:绘就团结“共荣图”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开展“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活动1场,覆盖群众300人;利用“桑康节”等民族节日组织文化展演,用“双语”宣讲党的政策,群众政策知晓率超95%;依托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旅游项目,创新“非遗+旅游”,探索开发“边境文化体验”线路2条。这一“文化交融”策略,让曼帕傣从“各居一方”到“同心共情”,也为三个重点村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力量。
从曼帕傣的“旧貌换新颜”,到曼蚌小寨、曼帮村同步实现 “从整治到振兴”的跨越,西定乡以党建为引领,串联起强边固防、振兴产业、三治融合的治理链条,正让“边防固、边境稳、边民富”的美好图景在“云海西定”徐徐铺展。(中共勐海县委政法委玉燕罕 勐海县西定乡刀丽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