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前,这一理念如同一道划破发展迷思的光,照亮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之路;20年后,这一理念已化作遍布神州大地的实践行动,在山川河湖间写下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完成了从理念创新到实践深化的深刻变革。
破局:以辩证思维重塑发展认知,打破二元对立困局。“两山”理念的突破性价值,在于打破了发展认知的“二元对立”困局。在传统发展逻辑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似乎总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少地方曾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为了短期经济利益,山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最终陷入“生态破坏—发展受阻”的困境。而“两山”理念以辩证思维重塑了发展认知:“绿水青山”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最宝贵的生态资本;“金山银山”的积累,绝不能以透支生态为代价。它明确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核心逻辑,让发展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以生态优势撬动经济转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扎根:用实践勾勒出落地图景,见证理念转化为实效。20年的实践足迹,勾勒出“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鲜活图景。浙江安吉余村关停矿山、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型;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接力种树,让荒漠变林海,既筑牢生态屏障,又发展起森林旅游、苗木培育等绿色产业;陕西延安实施退耕还林,让黄土高坡重现绿意,苹果、红枣等生态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金果子”……这些案例生动证明,“两山”理念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能带来实实在在效益的发展指南。数据更具说服力:全国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18.21%提升至2024年的24.02%,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全面落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每一片新增的绿地、每一条变清的河流、每一户因生态而增收的家庭,都是“两山”理念结出的硕果。
聚力:靠共识凝聚起全民行动,让生态保护成为自觉。“两山”理念的深层影响,更在于重塑了全社会的生态共识与行动自觉。20年来,生态环保从“少数人的责任”变成“所有人的共识”:政府将生态保护纳入政绩考核,“绿色GDP”理念深入人心;企业主动投身绿色转型,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成为投资热点;普通民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约资源成为生活新风尚。在乡村,村民主动参与河道清理、垃圾分类;在城市,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知识;在校园,生态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这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大合唱”,让“两山”理念有了扎根大地的土壤,也让生态保护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发展自觉。
站在20周年的节点回望,“两山”理念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生态面貌和发展逻辑,更在全球生态治理中贡献了中国智慧。面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挑战,“两山”理念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未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一理念必将继续引领中国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中国发展的底色,让金山银山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书写出更精彩的绿色发展篇章。(湖北省应城市义和镇西二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吴岳川)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