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江西繁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桑叶加工生产线高速运转,桑叶面条、桑叶桃酥等新产品源源不断下线。“与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桑叶系列产品,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订单排到明年!”企业负责人感慨。
这一蜕变,正是永新县深化校地合作、破解产业瓶颈的缩影。去年以来,该县通过“摸需求、精对接、建机制、筑平台”四步联动,推动校地合作从“纸面协议”走向“车间实践”,为革命老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问诊,绘制产业需求图谱
“过去校企合作‘拉郎配’,高校成果躺在实验室,企业痛点无人解。”县委人才办负责人坦言。为打破困局,永新县抽调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等单位人员,组建3个人才工作专题调研小组,连续两年深入重点企业摸排需求。走访84家重点企业,梳理出急需紧缺岗位需求、技术难点痛点、技术合作需求56个,制定发布永新县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依托在外优秀人才资源和现有资源,精细化梳理省内外高校专业优势及权威专家团队,为外出对接打好基础。
靶向发力,打通成果转化梗阻
4月8日,在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团成员吴魁博士的牵线搭桥下,永新县成功与井冈山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有3家企业与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签订了“微专业班”人才培养协议。6月26日,永新工业园区举行井冈山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永新基地、井冈山大学实习实践基地、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标志着永新县与井冈山大学的合作正在走深走实。
近年来,永新县以举办“书记部长进校园”活动为抓手,结合前期梳理掌握的需求,由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带队精准赴高校对接,洽谈合作、招引人才,促成校地(企)合作21对,引进产业科技人才、博士54人。
机制护航,构建长效合作模式
如何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落到实处,转化为助推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检验招才引智成果的关键。
为此,永新县从落实机制上下功夫,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工作制度”,对重点企业配备人才服务专员,结合日常帮扶常态化跟进企业与高校合作事项进展,做好高校专家教授到县指导服务保障工作。同时针对需要县有关单位落实的合作事项,印发“永新县与部分高校合作具体事项清单”,清单式推进合作事项,压紧压实有关单位责任,常态化调度、推进重点合作事项进展,让校地合作成果可观、可触,惠及民生、助推发展。
平台聚能,筑强创新生态磁场
人才创新平台,能够集聚人才和创新资源,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永新县依托高校创新和人才资源优势,围绕做大做强超纤新材料、锂电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先后与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超纤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与南昌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江西农业大学共建科技小院,积极引导高校优“智”资源下沉基层,打造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等平台载体12个,集聚产业链创新团队5个、高层次人才71名。
从“单打独斗”到“双向奔赴”,永新县以校地合作重构产业创新生态链,正书写着革命老区“借智攀登、聚才兴业”的新篇章!(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委组织部 董伟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