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通讯员 王丽梅)在青岛市市南区的大街小巷,“警格”与“网格”融合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基层治理生态。
2024年,青岛市市南区创新推行“社区民警在社区”及“警格”+“网格”融合机制,化解婚恋纠纷、合同争议、邻里纠纷等5000多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治理目标,守护着居民的幸福生活。
从“驻点”转变为“扎根”
每天早上7时30分,青岛市市南区珠海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黄生敏就提前到了所里,虽然派出所里已经没有了社区民警的工位,他还是习惯性地每天先来所里转转。 2024年3月,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深耕细作社区警务,推行“社区民警在社区”制度,派出所内全面取消社区民警的工位,将社区民警办公室设置在社区居委会。从此,社区民警“钉”在社区、融进社区,从“局外人”变成“家里人”,全面提升公安工作在社区综合治理中的参与度。 当天上午8时30分,黄生敏来到辛家庄社区警务室,梳理前夜网格员报送的12条社情信息。“现在警情处置时间大为缩短。”这位“在社区”已365天的老民警深有感触地说。网格员反映社区李奶奶最近接到电话,怀疑是诈骗电话。9时,黄生敏和网格员一起来到李奶奶家。黄生敏打开警务终端,调出同类诈骗话术解析图告诉李奶奶:“您看,这15条特征里对方占了11条!”“幸亏你们来得及时,要不养老钱就没了。”李奶奶握着黄生敏的手激动地说。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自去年3月实行社区民警办公室整体入驻居委会以来,探索形成以“社区民警在社区”为核心的社区警务运行新模式,提升民警驻社区日均时长,社区民警对群众熟悉率、群众对社区民警熟悉率分别同比提升13.3%、10%,矛盾纠纷调处质效大大提升,社区民警真正成为居民身边的“平安管家”。
从“单线突击”到“系统推进”
每周三上午9时,青岛市市南区湛山社区的“警格+网格”融合工作例会准时召开。社区民警赵德强与社区居委会主任、网格员、物业经理等20余人围坐的会议桌上,既有上周治安形势的研判数据,也有居民反映的楼道堆物等“微难题”。通过“问题清单—任务清单—督办清单”的闭环管理机制,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居委会2024年共解决高空抛物、停车难等民生问题277件。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全方位打造街面“大巡环”和社区“小巡环”治安防控体系。在湛山商业街,社区民警、辅警与网格员的联合巡查就是社区“小巡环”的生动实践,“警格+网格”融合机制使基层治理从“单线突击”变为“系统推进”。
通过“三调联动”化解矛盾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协同工作,“信息联采、矛盾联调、警情联处、治安联巡、隐患联排”,将排查出来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按照“蓝黄红”三色评定,简单问题评为蓝色,“警网联动”当场化解;评定为红色等级的复杂矛盾触发“三所一庭”联动机制。这一机制充分整合了多方专业力量:派出所搭建调解平台,司法所指派专职调解员,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意见,法庭进行司法确认。通过“三调联动”,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及时出具治安调解、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等相关文书。
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齐东路社区有两户居民因房屋装修问题产生了纠纷,发生了肢体冲突。民警张荣与网格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判断这起纠纷不是简单的邻里小矛盾,于是按照“蓝黄红”三色评定机制,将其评定为红色等级的疑难矛盾纠纷。随后,启动“三所一庭”联动机制,经过多次联合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由法庭进行了司法确认。(来源: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