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通讯员 史潇濛)近日,青岛黄岛法院与青岛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依托“调解+仲裁+诉讼”联动工作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历时三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为中外企业跨境争议解决提供了创新范例。

跨国贸易引争议,三年僵局待破冰

原告为意大利某贸易公司,被告系青岛自贸片区内企业。双方于2022年签订钢管买卖合同,后因货物质量认定问题产生分歧。尽管合同曾约定提交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解决争议,但双方后续解除仲裁协议,导致纠纷久悬未决。2025年初,意方企业向黄岛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方企业退还货款8.3万美元并支付利息。中方企业则认为货物符合质量标准,拒绝退款。


司法仲裁同发力,专业解纷破难题

鉴于案件涉外属性及双方曾约定仲裁条款,黄岛法院充分发挥“调解+仲裁+诉讼”机制优势,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委托青岛仲裁委进行联合调解。青岛仲裁委迅速指派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具有丰富跨境争议解决经验的仲裁员担任调解员,从合同订立、履约细节、国际商事惯例等角度释法析理,引导双方寻求共赢方案。


高效调解化干戈,互相让步促共赢

经过多轮协商,调解员聚焦双方核心诉求提出柔性方案:中方企业同意全额退还货款,意方则为了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动放弃利息主张。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黄岛法院当日即出具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实现“一案一调一结”的高效闭环。从立案到调解成功历时不到两个月,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法治营商增信心,跨境合作再启航

“没想到困扰三年的纠纷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解决!”意方企业代表感慨道。其特别感谢青岛自贸片区公平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开拓中国市场,结交更多来自中国的贸易伙伴。中方企业亦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称“调解+仲裁+诉讼”机制既保障了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商业信誉,还为双方长期贸易合作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青岛黄岛法院将继续发挥“调解+仲裁+诉讼”机制优势,深化涉外商事纠纷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发挥司法审判与商事仲裁的职能优势,积极回应青岛自贸片区市场主体的司法需求,努力建设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为青岛自贸片区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强支撑。 (来源:青岛黄岛法院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