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刘子滈
农历三月十九,心中的忌日,母亲辞世的日子。一年,又一年,在心中累积,一十三年了。
风来了,吹绿了大地。雨下了,滋润了禾苗树木。母亲永远离我而去,只是在那梦中,缥忽一见。多想把那梦留住。梦醒了,我的眼中噙满泪水。
母亲远去了,有关母亲的事儿常常在我的眼前闪现。母亲的故事,实在太多。我只能捕捉其中几个,慢慢回味,感受平凡的事儿,不一样的事理。
小时,母亲一共姐弟七个,她是老大,一个弟弟,五个妹妹。稍为长大,农闲时她就跟着外公行驶一只小木船,去往东海贩买私盐,赚取微薄的差价,以贴补一大家子的生活开销。国民党兵败南撤时,十九岁的母亲和外公一起被临时抓差,运送几位官太太南去。经过几天行程,到达长江边。好在那几位官太太,换上大船逃难去了。母亲与外公,得到一点报酬,往回赶,外婆她们还在家里等着他们。如此乱世,经历了生离死别,给了母亲,以强烈的震撼,我多次听母亲讲起这个事儿。
母亲刚嫁到老刘家时,老刘家家境其实还是可以的。后来由于巨大的社会变迁,我们一家陷入了艰难之中。一大家子分开了。我们家有七口人,临时借住了别人家两间茅草房。面对这样的现实,母亲显示了她的坚韧与顽强。她与父亲一道,将我们姐弟五人拉扯大,全部成家立业,堪称伟大。姐姐出嫁了,我们兄弟四人,每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幢房子,以及一个小家庭(或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在这个时候,母亲已经老了。后来,父亲先走一步驾鹤西去,过了十年,母亲终于追随父亲而去。十多年过去了,我深深体会到,父母太不容易了,吃了一辈子苦,没有享受几天清福。父亲还识了不少字,而母亲几乎不识字,尤其辛苦。子欲孝而亲不待。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报答了多少?我无法回答。只有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以及情不自禁的泪水。
实际生活中,母亲随和,健谈,很会讲故事。父亲很有点文化,却沉默寡言,被母亲嘲讽为“菩萨”。
“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婆娘不要娘。娘说话,如放屁。婆娘说话,才如意。”母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段谚语。当时,我只是觉得好玩、好笑。随着岁月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我慢慢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孝道的传递,与道德的约束。理所当然的,我永远不会成为那种不孝儿。
“盐城有个徐铎铎,三十六岁念大学。”这句乡谚,小时候,从母亲那里,我听了无数遍。当时,我并没有真正领会,在嘻哈中度过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浑浑噩噩之中。我曾经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毕业后,却没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后来,参加了多次各类考试,总不成功。“追求已太多,浑噩苦不售”。黑暗的日子,困顿的人生。最后,终于有幸成功通过一次大型招工考试,前往广东珠海工作,那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了。母亲欣慰了,逢人就讲,“我家三子考上了”。母亲高兴了,我却不止一次流下辛酸的泪水。只是解决了谋生,距离理想目标,差得太远了。我辜负了父母讨我的辛勤培养、殷切期盼。也许,母亲的要求愿本就没有如我想象的那么高,有时,我有点自欺欺人地揣想。
由于长期焦虑,人生挫折不断,高中毕业后一段时间,我一度身体健康方面出现了大问题,只好在家休养。一次,我手端半盆稀饭(已冷却了,瓦盆,一种粗瓷器皿),由于体虚力弱,那盆子竟然从我的手中滑落,跌向地面,粉碎了。当时,母亲正好在一旁。我感觉闯祸了,那瓦盆值好几毛钱呢。出乎意料,我没有等到母亲的责备与批评。母亲很平静地将散落的碎片捡拾掉,再将地面清理干净。母亲甚至没有说一句话。当时,我只是感到诧异及深深的不安。后来,经历了岁月的沧桑,生活的磨练,我越来越感受到母亲的包容与爱护。记忆中,想起有关曾子的一则故事。曾子去集市买了一个瓦罐顶在头上,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怎么的,瓦罐掉在地上,摔碎了。曾子头也不回,继续前行。路人提醒曾子,曾子淡淡言道,“既然已经摔碎,回头看了,不能复原,又有什么意义呢?!”。干脆不管不顾。母亲当时对于摔碎饭盆的处置,也异于一般人。母亲确实有不平凡的一面。
当然,母亲本来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养育大的五个子女,也很平凡。我们热爱生活,勤劳奋斗,奉公守法,没有给母亲丢脸,没有让母亲失望。这些,是我们平常的坚守,也许就是父母亲的心中期望。
母亲辞世多年了,对母亲的思念总是不断。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思念。
几句诗文,不足以完全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情意,我愿再次呈献给我亲爱的母亲。
跪乳恩深数羔羊,反哺乌鸦见情长。
温慈无限施养育,恨海情天哭母丧。
四月东风雨泠泠,缤纷落英影茕茕。
依依往事难回首,泪痛情苦慈母茔。
十年苦痛情难忘,梦念深深更断肠。
笑貌音容昨日在,慈亲不见泪茫茫。
膝下承欢乐无穷,光阴肯留慈母容?
谁言亲在不游远,恨见纸钱向虚空!
漫漫人生道路艰,梦多泪洒谁劝安?
今生所幸少迷途,犹赖慈母大德全!
2023年4月24日于盐城西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