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以高远理想为指引,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保持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推崇公正与平等的价值观念,每个人都能够真正的得到应有的回报。
——傅继英教授语录
傅继英,出生于书画世家。毕业于山东临沂教育学院美术专业,后考入中央美院壁画系研修三年,课堂导师孙景波、华其敏、曹力等,其中国画、书法受益于恩师黄胄、周思聪、田黎明、钱绍武、欧阳中石、启功等众多名家名师的悉心指导。作品以人物画为主,兼涉山水、花鸟,其“工笔重彩”尤为突出。她自幼对书法情有独钟,长期临摹二王、米芾、傅山等书法大家名作,篆、隶、草、行、楷兼攻,“榜书”、“行草”更胜一筹。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首创傅体书法。傅体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人文语境下的产物,超越了世俗的条条框框,展现出不拘一格的线条和美感,让人感觉到中华书法的灵魂得以伸展和释放,突破曾经千年不变的格局。艺术的内涵在于不断创新,艺术的魅力在于给人以无限遐想,艺术的真谛在于对美的永恒追求。傅体书法就是在继承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新的书法艺术。
她的画作《高瞻远瞩》被北京大学永久收藏,代表作《山鬼》入编《中国美术选集》,作品《咏梅》被中南海收藏;作品《从圣力走向胜利》被世博会新闻馆收藏;还先后出版了《继英画集》、《画说菜根谭》《儒》《道》《禅》等专著。她曾受邀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专访、做客新浪直播间、书画作品在杂志、报刊上多次发表。我们知道脚踏实地是对梦想最大的尊重。奔跑的力量,从来不只是一时的努力,更是日复一日长久的坚持与奋斗。因为路在脚下,更在前方。
“舍得”二字最早是出自《了凡四训》,佛家有云“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则认为,舍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这一观点从儒家的角度看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舍得,能舍者天地不弃,既得者无愧于心。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付出、是贡献、是投入,“得”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这一方面,傅继英教授独创的“傅体书法”展现于毫厘之间。
始于初心,缘分自成,看透世间万物的心态在傅继英教授的作品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技艺精湛,她用色彩传递艺术的多种表达。
艺无止境,她用身体力行诠释了“心中有大爱,笔下有担当”。
使人叹服的不仅仅是他的宽舒展笔,还有线条间的端庄灵秀、心灵与掌间的缱绻,她始终相信相信带来的力量,民族的信仰足以创造出辉煌的奇迹。
从她的作品中不难透露展现出浓厚的墨韵,一字一句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笔墨之韵,更传达了一种人生的道理。
舍得 图
处于纷繁的世间,她的作品好似水一样诉说着生命的律动,唯有艺术的初心不曾更改,上善若水赋有温度的创作将会是他带来的永恒追求。
实无所舍,亦无所得。禅意的“舍得”题字折射出“舍是非得自在”的处世哲学。作为传统书法作品,《舍得》兼具文化气息与哲思深度,其创作理念体现出中国传统处世哲学与现代生活态度的融合。
生活也如这般无二,取与舍是其中的大智慧。只有在不断的归零中,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出其深意,心怀感恩保持谦逊,不忘来时路。
翻看她的《高瞻远瞩》、《金戈铁马》、《峥嵘岁月》等,50年来笔耕不缀,日渐精进,她创立的傅体书法兼具连绵与刚健,章法布局停当有致,均展现出了她对传统技法的精深造诣与个性表达。强调了书品与人品的统一性,体现个人学识与气节,其观点对后世的创作影响深远。
“傅体书法”,是中华独特人文语境下的产物,它极具个性民族艺术又巧妙融入了人类的共同心声,因此它具有艺术的张力与共性,也就在“民族与世界”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使人感受出书法的灵魂得以伸展和释放,突破千年来的格局。(智慧中国杂志社 崔京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