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 李同爽 青岛报道)“我是吃着祖国土地上长出的粮食长大的,我的根深植在祖国的大地上,在海外学成后每时每刻我都想着老家,想着和爱人早一天回来在咱们祖国的土地上搞农业科研,为振兴中国的农业,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助一臂之力。”
这是一位倍受农民朋友喜爱的农业博士发自内心的一段真情告白。去年9月22日,第五个丰收节头一天,笔者应邀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与潘晓波博士见面。寒暄后,他便道出了这样一段话,其真挚情感和对事业的追求信念着实让人敬佩。
潘晓波博士在介绍他的实验室。
事先获悉,为了回国创业,毅然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潘晓波和妻子王彤伟因此不被亲朋好友理解,被称为怪人。好事多磨,他们归国后首次创业便赔进去15万元。遭受打击后,他俩决定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兰花培育工作,以此来纪念特别喜欢兰花的父亲,并最终获得成功。目前,潘晓波夫妇培育中心的兰花有近两千种,其中有近百种可以直接食用,而且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我们的采访便从兰花培育这个话题拉开了帷幕。
自投资金三百余万,建立兰花培育室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便民服务办公楼4层潘晓波博士的组培实验室里,映入眼帘的是绿色世界,一瓶瓶青翠的株植兰花在瓶中排列整齐。这些都是兰花苗的实验品种,约有几万株,经过裂变后,能成十几万株甚至几十万株。而创造这个“兰花世界”的正是潘晓波博士。“从日本学成回国时,我跟爱人集攒的300万元人民币,还是近20万美元都投在这上面了。”采访中,潘博士指着愈发显得拥挤的组培实验室说。
“这些都是靠细胞组织培养起来的,有的是杂交,有的是克隆。”潘晓波博士边介绍边捧起一小盆兰花瓶苗。兰花苗青绿可爱,绿绿的细长叶片下隐约能看见乳白色的小花瓣。“这里必须保持恒温,并且是无菌培养,实验苗室除了我和助手以外,任何人也不能进去,一旦带进病菌,后果不堪设想。”潘晓波介绍说。早已年过半百的潘晓波不太爱说话,不善于应酬,但说起自己培育兰花的经历,则会侃侃而谈。“我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多彩。”潘晓波介绍,他祖籍文登,在黑龙江长大,21岁参加工作。“当时我在林场从事行政工作,有一个叫王彤伟的姑娘也在那上班,她很羞涩,说话得体,给我的印象很好,后来经人撮合,俺俩搞起了对象,最后结了婚。”潘晓波说。
婚后的潘晓波干劲更大了,感觉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虽然工作很舒服,但工资不高,他不太满足,总想着寻找一片更广阔的天地。1997年,已经33岁的潘晓波在几位日本工作的朋友的召唤下,毅然辞职来到日本。第二年冬天,他考上当地一所硕博连读的大学,一读就是7年。后来,王彤伟也带着儿子赶到日本,读至硕士毕业,两人所学的都是农林学专业。
2004年,先后毕业的潘晓波夫妇在日本一家农业公司从事花卉、蔬菜种苗培育工作,待遇还不错,到2007年时,月薪已达8万多元人民币。潘晓波告诉笔者,打那时起,他心里就一直盘算着想把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带回国内,传授给农户共同致富。
初次回国创业赔了15万元
2007年冬天,潘晓波和妻子双双辞职返回祖国,因众多亲朋好友在青岛工作,他俩也选择来岛城创业。“其实当时我也没确定到底要搞什么,只觉得俺俩都学的农业,应该搞点跟农业有关的东西。”潘晓波说,有次,在跟一位朋友交流时,他们得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镇有9个废弃不用的农业大棚,他们立即奔赴王台镇,将这9个大棚承包下来,准备搞现代农业。
“当时在里面种了很多果蔬,长势都非常好,正当我和妻子期待丰收的时候,意外的一幕发生了。”潘晓波告诉笔者,他没有料到,这9个大棚原先是外地一家公司承包的,因这家公司欠当地农户很多钱,最后丢弃大棚而去。而当他俩承包下这些大棚丰收在即时,被欠钱的农户以为他们是一伙的,纷纷上门讨债,甚至搞起破坏,闹得潘晓波和妻子不得安宁,最后他俩都不敢去大棚搞管理了,里面的蔬菜逐渐枯黄,两人不得不选择离开。“当时总共投进去大约15万元,全赔了。”潘晓波说。
培育兰花可以倾其所有
经历打击以后,在选择如何创业的问题上,潘晓波夫妇更加慎重。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决定从事兰花培育研究,并成立青岛宇洋虹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之所以选择这行,一是俺俩对培育兰花特别在行,二是俺父亲在世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养兰花,我小的时候,家里到处都是兰花,有点兰花情节。选择培育兰花,也是对逝去的父亲的一份怀念。”潘晓波说。
潘晓波博士的实验田。
目标确定了,说干就干。要培育兰花,第一步是搜集母本。2009年春节后,他和妻子兵分两路,奔赴四川、云南、山东青州等全国各地较大的兰花市场,寻找他们喜欢的兰花品种,然后买下来。
“《本草纲目》中记载,兰花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花种名贵,可全草入药。国内仅仅石斛类的兰花就有76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有40多种,可食用的兰花品种为42种。这几年,我在这42种的基础上,通过杂交技术,又独立培育出50多种能吃的兰花,这样算起来,能吃的兰花已有近百种了。”潘晓波介绍说,按照生长规律,这些兰花生长两年后,可以剪下枝叶食用,里面含有胺基酸、石碱等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人们在地里或者在花盆里栽种后,可以跟割韭菜一样割下来,一茬茬食用。
用其所学,不懈探索
据介绍,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兰花分国兰和洋兰两大类,国兰一般有墨兰、剑兰、惠兰,通过杂交等技术,让其变异,形成独特的品种。利用东南亚地区的洋兰花来进行“联姻”,用洋兰的花粉和细胞来培育新品种也是较常用的培育方法。潘晓波介绍,国兰培育一个成熟的品种需要四五年,而洋兰一般二三年就能培育出新品种。将国兰与洋兰“联姻”是培育新品的最好方法。
“所谓克隆就是采集某一植物的孢芽,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有利于兰花产量的提高,保持优良的品种同时又能防止植物受到虫害干扰。”据潘晓波介绍,克隆技术一般用在名贵的品种上,为的是让其不绝种,克隆出与其一模一样的品种;裂变则是在克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兰花自我创造出超越母体的优异品质。
由于兰花每年只生一苗兰草,而且名贵兰花很难走进普通百姓家庭,很难被更多的人们欣赏。潘晓波和妻子研发的初衷是希望借由兰花克隆等技术的发展,扩大培育面积,增加20%-50%的产量,拉下价格,让名贵兰花有一天也可以走进普通家庭,让百姓受益。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种出每一户人家可以买得起、养得起、吃得起、赏得起的兰花。
“脱胎换骨”,让产量提高
笔者了解到,除了从事兰花培育以外,潘晓波夫妇还有一个绝活儿,给果蔬“脱毒”。“前几年,我为一家生态草莓园培养了3株经过脱毒的草莓母本,又用这3株母本繁育了很多幼苗,现在这些幼苗长得好得不得了。”潘晓波兴奋地介绍道,经过脱毒后的草莓“商品相”将比原来提高30%,产量能够提高20%~50% 。
潘晓波介绍,所谓的瓜果蔬菜的“脱毒”就是把影响瓜果蔬菜生长的有害基因去掉,比如马铃薯易感染多种病毒,导致薯块变小、畸形、种薯退化等,经过脱毒再培育后,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一般会把产量提高30%以上,而且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卖相特别好,很少会有斑点、疤痕之类的情况出现。
“脱毒”薯苗,助力红薯产业“转调创”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力扶持发展优质脱毒红薯苗培育技术,引导种植户引进筛选繁育的新品种,带动红薯产业转思路、调结构、创优势,实现红薯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作为农业博士,我和爱人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潘晓波说。
本文作者崔启昌和潘晓波夫妇在实验室。
在潘晓波的组培实验室,笔者看到了科研人员杂交选育的红薯新品种,经过杂交选育扩繁,这小小的一瓶红薯苗就可以提供百十亩的生产苗,提高红薯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红薯随着种植年代增加会出现病害增多、产量减少、种性退化等现象,因此红薯种植需要及时选育新品种,并进行红薯苗的脱毒培育。
潘晓波说:“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杂交选育了大约几百个红薯,我们可以做到陆续十年之内,每年向市场推广五个新品种,糖度可以达到四十几度。也可以为咱们全国各地的红薯产业链提供优质的脱毒种苗,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
潘晓波介绍说,脱毒红薯苗,是采用茎尖剥离技术而筛选出来的不含病毒的红薯苗,口感好,卖相好,通过高科技育苗实现对病毒的“母婴阻断”,从而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越来越受到种植户的欢迎。用脱毒苗生产的红薯耐储存,易保存,生产加工过程中品质也好。
“这之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有家跟日本做红薯加工制成品生意的食品公司曾慕名找到我,诉说他们种植的日本诮费者喜欢的红薯品种巳延续种植几十年,品种退化,产量几乎到了没有收到的地步,请求我们给予救急。我们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加快推进脱毒技术攻关力度,很快解决了这个困扰这家食品加工企业,包括日本一些同类企业的难题,亩产量由“绝产”,一下子提高到八千多斤,从而也为提高咱们国内红薯产量积累了技术与经验。”潘晓波说。
把助力农业发展的根深植在脚下的土地上
“自从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我和爱人以及公司广大员工助力农业发展的根就深植在脚下的土地上了。目前,我们跟张家楼街道逄家桃园村、青岛红寨岭合作社等多个地方都展开了长久合作,张家楼街道党委政府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用到张家楼街道,用到青岛西海岸新区,用到祖国的沃土良田上,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潘晓波说。
采访临近结束时,潘晓波博士又一次引领我们进到他倾力打造的组培实验室。隔着玻璃他指着一位正在伏案做实验的女士介绍道,这是他的爱人,是在农业科研战线并肩作战的“战友”。听到博士的话时,他的“战友”站起身,招招手后便又伏案埋头做起实验来。看得出,潘晓波和爱人都是事业上的实干家,不虚张、不浮夸,而这样的农业科研者恰是广大农民所欢迎、所喜爱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