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 丁云飞 青岛报道)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庄家疃网格党支部书记王利和第一书记戴莹带着“省级非遗——胶东花饽饽”走进了山东农科频道“乡村季风”快手直播间,推介“家乡好物”。身穿“红棉袄”、背后带花的老虎饽饽在直播间内一经亮相,就引发了网友热评。

红彤彤的醒狮、象征吉祥的柿子、成束的玫瑰花、寿桃、福袋……一个个造型精巧的花馍在农村妇女的巧手中诞生,欣赏性和食用性兼备。不论是绿色的叶子、红色的花瓣、黑色的瞳仁,花饽饽斑斓的色彩都采用果蔬汁染色,真正纯天然无色素零添加。

“胶东花饽饽”具有300多年历史,是深受百姓喜爱的传统民俗,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胶东地区,不管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大事,还是祭海节、庙会等盛会,花饽饽都牢牢占据“C位”。如今,“胶东花饽饽”与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审美情趣相依附,逐渐成为绚烂质朴的乡土民俗文化,更成为张家楼街道着力打造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乡村特色品牌。

202011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运输局派驻庄家疃网格党支部第一书记戴莹邀请“胶东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刘冰清带着她的技艺进村,开办职业技能面点培训班,无偿向农村妇女传授面点制作的精湛技艺,首期培训班就有10余名妇女报名学习。她们凭借所学的一技之长增加经济收入。

20214月,庄家疃花馍省级非遗乡村传承点正式挂牌成立,弘扬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村内闲置的劳动力掌握技能,以传统手工技艺撬动劳动力就地转移,带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开拓村民和村集体增收渠道。

今年50岁的庄家疃村民崔铭芹现在已经是“大冰初心良食”的一名面点师,“我之前看村里人在传承点学做花饽饽非常羡慕,自己也报名参加培训。现在成了面点师,也有了稳定收入,非常高兴。”

20217月,张家楼街道“乡村梦工场”正式启用,庄家疃非遗传承点成为首批启动的六个项目之一。

日前,在“乡约青岛,最美春光”2021美丽乡村打卡地综合评选活动中,张家楼街道庄家疃的胶东花饽饽被评为“青岛最受欢迎乡村伴手礼”。戴莹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助推‘乡村传承点’的发展壮大,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利用乡村文旅研学基地的资源优势,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开设非遗研学课程,研推花饽饽创意产品,打造乡村厨房特色品牌,加快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致富,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发展。”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