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福祉,也关系国家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公租房是国家提供的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和住房困难的家庭、新近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在“十四五”的开局年,北京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定不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着力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增加居住用地供应,加大向租赁住房倾斜力度,多主体、多渠道增加有效供应,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面。计划安排租赁住宅用地300公顷,其中集租房、公租房各150公顷,较2020年分别增加100公顷、70公顷。积极引导多主体、多途径的多元化实施模式改革,综合利用现有土地一级开发、集体土地入市、存量资源改造、闲置房屋盘活等方式拓宽供应渠道,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
北京市各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基于北京市对公租房保障服务的相关决策,大力发展公租房保障服务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难题。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行的利好政策背景下,民生智库开展的满意度调查中显示,北京市居民对“住有所居”[ 基本公共服务包含9个领域,住有所居是其中之一,其中包括公租房保障服务,以及城镇棚户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服务两个方面]的满意度仍是最低的领域之一,除了农村的危房改造服务满意度较低以外,城镇公租房保障服务居民满意度也相对较低。说明部分城镇居民对公租房保障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并不高,根据调查反馈结果,整理出如下几个影响居民对公租房保障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是公租房的房源供需不匹配问题依然存在。
在不满意的居民反馈中,部分居民认为房源少,申请等待时间长。
从对公租房不满意的居民中进行原因深度挖掘,有居民反馈房源太少,申请的家庭太多,甚至排队时间超过5年都没有获得配租资格。资料显示,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今年四月份,该区启动公租房配租,此次配租房源涉及16个公租房项目,共计1268套房源。从朝阳区房管局获悉,共有3617户家庭进行了网络登记。也就是说,此次公租房的“中签”比例约为1:2.85。丰台区8个可配租公租房项目,虽涉及房源共723套,但最终的意向登记结果共包括1874户家庭,供需比约为1:2.59;再比如,今年3月中旬,通州区发布的17个可配租公租房项目,涉及房源仅974套,但最终的登记结果共包括2438户家庭,供需比约1:2.5。可见,目前北京市的公租房供给不匹配的现状仍然存在,需要逐步解决。
二是部分居民认为公租房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管理混乱,审核标准不清晰,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国家对公租房的申请资格和审核复核标准清晰严谨,公租房政策深得民心,但在具体落实和执行上,存在一些漏洞和人为的操作导致配租的不公平性现象。让一部分不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人,获得了公租房的配租,而真正符合申请条件又迫切需要解决公租房问题的人没有获得公租房的配租。另外,北京也曾曝出多个公租房小区部分公租房存在被转租、经营的乱象。承租人以低价承租,转手高价出租。
如何实现公租房分配精准,优先提供给住房困难亟待解决的人群,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工程。从申请公租房的条件复杂性和多样性看,势必出现一些资格审核条件造假的问题、管理问题和分配不公的问题。不论这些问题是否是真正的原因,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情况。这是造成居民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居民在了解了身边有不符合条件的人获得配租,而获得配租的人又投机转租等市场乱象后,这种不满意的情绪愈加高涨。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各部门深思的问题。各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社会单位和公共租赁住房产权单位应当按照“保障性住房全程阳光工程”要求组织摇号选房活动,公开透明。建立公租房资格“有效期”制度,确保公租房资源公平善用。抓好保障资格的动态管理,将收入、住房等情况超标的家庭及时清出轮候范围,杜绝人为的资格轮候“调整”,让真正有迫切住房需求的家庭获得住房保障,确保分配公平,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三是居民反馈公租房申请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申请难、等待时间长。
居民反馈“公租房在申请的时候,要的证件一堆,一遍一遍的跑流程办证件,就算各种证件齐全了,还得等至少90天。身边不少人都反应公租房申请的时候太长。”根据公租房的相关政策规定,并咨询具体的街道乡镇住房保障窗口后了解到,居民申请公租房,至少需要办理7种证件,等待近90天左右,经过“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后才能正式参与轮候[ 按照《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及配租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建法[2011]25号)的规定]。繁琐的办理流程和种类繁多的证明材料,让部分居民望洋兴叹,因而满意度评价也不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公共租赁住房资格复核管理,简化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实现精准保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资格复核及分配管理的通知》,文件于2021年8月20日起施行。文件中关于申请手续和办理流程有进一步的简化规定:
1、全面简化公租房资格复核申报材料,方便群众办事。提交表格由“一本”变为“一页”,复核需提交的材料大大简化。复核时家庭情况没有发生变化的,仅填写说明书和承诺书即可,无须再次提交相关材料,避免为同一材料往返奔波,在复核环节实现最多跑一趟。
2、是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资格复核精准化管理。全面采取“个人承诺+信息系统核查”方式,减少线下纸质材料流转,减轻基层负担,加强市区街三级住房保障部门资格复核工作协作,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3、优化公租房直配模式,让轮候家庭尽快入住公租房。简化意向登记、摇号等环节,区住房保障部门对多次不参加意向登记且轮候超过5年的家庭,可根据家庭轮候时间、困难程度等因素,直接发放选房通知单组织选房,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减少备案家庭等待时间,加快公租房配租速度。
四是公租房环境差、设施差、物业服务不完善、矛盾多。
居民反馈,好不容易配租成功了,但“住进去”只是开始,物业服务不完善,各种收费标准混乱,小区环境、设施没有得到有效管理维护,导致居民的居住体验较差。
公租房环境差、设施差等情况,是由于一部分公租房的住户只是将公租房作为过渡性住房,他们不关心或甚少关心房屋是否增值或贬值,在使用期间,往往对小区公共设施和环境爱惜不够,使得公共设施更易磨损折旧,再加上一些公租房建设质量差,日后维修频率高,增加维护成本。公租房建设遗留问题也多,工程建设具有一次性、建设周期长、隐蔽工程多、参与主体多等特征,再加上公租房建设规模大、委托代理链长、利润低,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一些建设遗留问题在入住环节凸显出来,影响住户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引发物业纠纷。
公租房项目是民生工程,物业管理不仅肩负着一般的环境保洁、秩序维护、公共部位公共设施设备维护养护等责任外,还需要利用“地利、人和”的优势,协助政府做好公租房的运营管理,社区管理等工作,代收租金,监督住户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破坏或者擅自装修、闲置公租房等行为。
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但是对物业管理的规定不详,政府、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在物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对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解聘、服务内容与标准、收费水平与收费方式、违约责任等具体规定不够明确。由于对物业管理的角色和职责不清,导致物业服务很难达到与商品房一样的水准。
根据国际经验,保障住房后期的管理、维护和运行费用大约是建设时期的两倍左右。随着我国公租房的大规模建成、配租,其运营管理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必须重视对保障性住房后期的管理。物业管理是持续时间最长、关乎公租房居民生活品质和物业价值的重要环节。
但是我国物业管理仍然是一个新兴行业,整体发展还不成熟,公租房的物业管理比一般商品住宅小区更复杂,面临更多困难。部分公租房居民对物业服务和管理工作表示不满意,可见公租房的物业服务尚未成熟,亟待提升。公租房的居民是不断更替的,如何提高公租房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避免“一年新、二年旧、三年破”的脏、乱、差局面,成为考验公租房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