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 尹凯丽 青岛报道)高校资源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笔宝贵财富,随着“校城融合”的深入推进,目前,高校已在新区形成集聚态势。
近日,笔者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看到,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正在加紧收尾施工。据了解,该校区主要建设学校的濒海实验基地和海上试验场、工程技术学科群和研发基地,一期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将于今年开学季启用,在校生规模将达到7000人。
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征迁保障负责人介绍说,滨海街道在高效服务保障推进过程中,街村干部干在一线,冲在一线,顺利完成了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及周边配套道路各项征迁工作,征迁土地两千余亩,清理构筑物1.5万平方米,为项目开工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古镇口核心区的属地街道、西海岸新区“校城融合”主阵地,滨海街道辖区已有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中科院海洋学院等8所高校,成为新区教育体系最完备、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东区已于去年投用,近1300名师生入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古镇口校区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学科专业的调整,成立了一些海洋空间学院、材料与控制学院,新成立一些高端平台,比如说校区的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特种材料与检测研究中心,融入青岛、服务青岛、贡献青岛。
高校拥有科技、智力、人才,城市拥有需求、政策、资金,两者的紧密融合,会产生质变裂变,激发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源源活力。位于滨海街道建墩集团伟海科技公司车间,通过街道与组织部搭线,企业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打造出全国脚轮行业首个互联工厂,成为江北最大的工业胶轮生产企业。
青岛建墩集团董事长姜墩伟说,作为一个中小企业,青岛建墩集团缺乏高层次人才以及专业化人才团队的支撑,要打造互联工厂,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得益于西海岸新区大力推进的“校城融合”战略,青岛建墩集团与高校专家合力打造出脚轮制造互联工厂,将生产效率提高50%,能耗降低30%,并且为整个行业提供示范借鉴。
围绕保障高校建设,滨海街道成立校城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校城融合办,频繁走访驻地高校解决具体问题;累计完成高校用地清场7000多亩,让高校项目顺利落地。同时,推动企业与驻区、驻青高校达成校企合作,累计培育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专家智库,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石强表示,滨海街道将继续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推进校地、校企共建联建,强化纽带关系,同时创新治理服务新模式,为高校师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滨海街道还将重点实施“科技赋能计划”和“人才赋能计划”,力争今年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或技术转移20项以上。总之,以服务保障高校发展为主线,以实施科技、人才赋能计划为主抓手,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努力蹚出一条以校城融合带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