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 战婷 青岛报道)金秋十月,硕果飘香。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汉森菌业有限公司的香菇种植大棚,一个个香菇像一把袖珍“雨伞”,散发出独特清香, 工人们正在采摘、晾晒、包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走进亚细亚阳光果园种植基地,红彤彤的苹果俏立枝头,果型饱满、果香宜人,果农们正忙着将采摘的苹果分拣装箱。
丰收季节,大村镇阳光玫瑰葡萄亩均产量4500斤、产值10万余元,香菇亩均产量10吨、产值8万元,榛子亩产达5000斤、产值3万余元,藜麦亩产实现500斤,产值1.5万元……各农业园区展示着收获的喜人景象,为全镇特色农业发展交出了优异的“答卷”。近年来, 大村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积极拓展“农业+旅游”新模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擦亮大村优质农产品名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自身优势,擦亮特色产业“金名片”。在大村镇龙谭村,近300亩高粱已经熟透,田间地头,一串串火红的高粱穗儿缀满枝头,秋风吹过翻起红色“浪花”,多台 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烘干等多道工序一气呵成。据悉 近日,大村镇粮食安全生产暨高粱种植现场会在龙潭高粱种植基地召开,会上,种植基地负责人向20个新村介绍了高粱种植合作模式,各新村结合实际,对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 依托青岛白马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潭隆烧坊项目,流转土地近三百亩种植高粱,根据目前收获情况,预计亩均产量850斤左右。”龙潭村党委书记封安红介绍道。
据了解,大村镇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培育出平欧榛子、苹果、蓝莓、秋月梨等优质品种,推行规模化经营,多举措多渠道多形式地拓宽农民致富道路,打造形成集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冷链存储、国内供销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目前大村建成青岛西海岸新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青岛西海岸新区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园、农高集团(大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9家现代农业园区。
升级龙头产业,打造绿色循环“亮招牌”。做强龙头产业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今年以来,大村镇积极推广“龙头+合作社+园区+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助力绿色家园、汉森等23家龙头企业提质升级,“大村阳光玫瑰葡萄”“大村蘑菇”成为全区特色产业新名片。截至目前,大村镇共有16个阳光玫瑰葡萄园区,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近3000亩,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0余人,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年均生产平菇、香菇、黑木耳等菌菇3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带动劳动力1800余人,实现了产业由单一种植到规模产业化的量变。大力推广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公司开创的“三物(植物、动物、菌物)循环”生产理念,助力建成以工厂化出菇、绿色种植等九大板块引领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条,开创了国内循环利用率高达百分百的行业先河。
为主动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大村镇精准布局并积极探索“2+N”产业发展新模式,即充分发挥食用菌、阳光玫瑰葡萄这“2”个龙头产业的示范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对已有的“N”个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增加产业“造血”功能。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实现村村有特色,处处兴产业。
加速农文旅融合,赋能新兴业态“新引擎”。9月底,新区首届葡萄采摘节在大村镇启幕。走进大村镇阳光玫瑰示范种植园区,连片的葡萄珠圆玉润,沉甸甸的挂满枝头, 游客穿梭在葡萄藤下,品尝、拍照,享受采摘乐趣。“十一假期我们采摘园共接待游客1500余人。”大村镇锦林汇葡萄采摘园负责人刘晓东介绍。
近年来,大村镇以“菌药茶花果畜”等特色农业为发展主线, 推动形成观光、采摘、民宿、拓展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开发出集吉利湖、藏马山等山水风情,西南庄村史馆、东方红博物馆等文化民俗,锦林汇、兰莉生态园等采摘体验,丁家里民宿、悠然谷等康养餐饮,城发国际牡丹园、绿色家园等特色产业为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汇聚成《大村镇全域旅游地图》,方便游客博大村之美,览大村之长,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下一步,大村镇将深入贯彻产业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步深挖农业旅游内涵,实现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相互促进,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和谐并存,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齐鲁新样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