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融通视角下“职教高考”制度       优化与人才培养衔接研究

文/龚安明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摘要:职普融通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的核心方向,而“职教高考”作为衔接两类教育、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关键制度,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职普融通的政策导向与实践需求,剖析当前“职教高考”制度在招生定位、考试内容、衔接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制度设计、考试体系、培养衔接三个维度提出优化路径,为构建“职教高考”与人才培养无缝衔接的教育生态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普融通;职教高考;制度优化;人才培养衔接


一、引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职普融通搭建了制度桥梁。职普融通强调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互补,而“职教高考”正是落实这一理念的重要载体。

当前,我国“职教高考”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招生覆盖面窄、考试内容与职业教育特性契合度不足、与中高职及产业需求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从职普融通视角优化“职教高考”制度,强化其与人才培养的衔接,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职普融通视角下“职教高考”制度的现存问题(一)招生定位模糊,职普分流导向单一

当前“职教高考”多被视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的“专属通道”,招生定位局限于学历提升,忽视了职普融通中“双向流动”的需求。一方面,普通高中生参与“职教高考”的渠道不畅,缺乏职业技能考核的引导与培训,导致其参与意愿较低;另一方面,中职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进入本科院校的名额有限,技能型人才的上升通道仍不畅通,难以满足职普融通下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二)考试内容设计失衡,职业特色凸显不足“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模式虽已确立,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重文化、轻技能”的倾向。文化素质考核内容多参照普通高考标准,与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导向脱节;职业技能考核则存在考核标准不统一、考核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实操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这种失衡的考试内容无法准确衡量考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也难以引导中高职学校围绕产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

(三)衔接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链条断裂一是“职教高考”与中职教育衔接不畅,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职教高考”考核内容缺乏协同,部分学校为应对考试陷入“应试教育”误区,忽视技能培养;二是与高职教育衔接断层,“职教高考”的录取标准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不高,导致学生入学后出现知识技能衔接困难;三是与产业需求衔接不足,考试内容未充分吸纳行业企业的标准与要求,难以实现“招生即招工、培养即就业”的职普融通目标。


三、职普融通视角下“职教高考”制度优化路径(一)明确招生定位,拓宽人才流动通道一方面,扩大“职教高考”的招生覆盖面,打破“普高生偏向普通高考、中职生专属职教高考”的固化认知,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的配套服务,鼓励其通过“职教高考”进入职业院校;另一方面,增加“职教高考”本科录取名额,建立“中职—高职—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畅通技能型人才的学历提升通道,体现职普融通的平等性与包容性。

(二)优化考试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在考试内容设计上,重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比例,将职业技能考核权重提升至50%以上,强化实践能力评价。文化素质考核应结合职业教育需求,侧重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职业技能考核需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标准制定机制,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制定差异化考核内容,引入现场实操、项目化考核等方式,确保考核内容与产业岗位需求对接。同时,建立考试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三)构建协同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衔接建立“政府统筹、校校协同、校企参与”的衔接机制: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引导中高职学校围绕“职教高考”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中职课程与考核内容的衔接、高职培养目标与录取标准的匹配;校校层面推动职业院校与普通高中合作,开设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校企层面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职教高考”的考核设计、命题与评价,将企业岗位标准融入考试环节,推动“职教高考”与产业需求深度衔接。


四、“职教高考”与人才培养衔接的实践保障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兼具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确保中高职学校能够围绕“职教高考”与产业需求开展教学;

(二)是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整合校企资源搭建共享型实训平台,为考生职业技能考核与学生实践训练提供支撑;

(三)是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定期收集考生、学校、企业对“职教高考”制度的意见建议,动态调整考试内容与衔接机制,形成“制度优化—培养提升—反馈完善”的闭环。


五、结论职普融通视角下,“职教高考”制度的优化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明确招生定位、优化考试体系、构建协同衔接机制,能够打破两类教育的壁垒,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未来,还需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校校协同与校企合作,让“职教高考”真正成为衔接职普教育、对接产业需求的纽带,为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