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翔  吕勇进  青岛报道)台西镇炮台,原名西岭炮台。炮台旧址位于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小泥洼自然村西侧海拔40余米的西岭山头上,因此被清廷命名为西岭炮台。因炮台基址地处小泥洼村,早年也称其为小泥洼炮台。西岭炮台西临胶州湾,东接黄海,南扼胶州湾峡口,地势险要,是清军章高元所部建设的青岛三大炮台之一,与位于前方团岛海岬处的团岛炮台和位于衙门山(鱼山)的青岛炮台构成了清末胶澳设防的小型要塞,有着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一、一波三折的设防决策

1886年初,正值清廷筹办新式海军之际,清朝驻德国公使许景澄上奏清廷,谓”山东之胶州湾宜及时相度为海军屯埠”。指出“西国兵船测量中国海岸,无处不达,每艳称胶州一湾为屯船第一善埠.....其外群山环抱,口门狭仅三四里,口内有岛中屹,实为天然门户”。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的慈禧遂颁发懿旨,令主持筹建北洋海军事宜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办理。




(搜狗百科图:李鸿章)

实际上,早在许景澄奏折之前,受命筹建北洋海军事宜的李鸿章已经派部下勘查环渤黄海的直隶、山东、奉天三省海口,选择北洋海军基地。来胶州湾海口勘查的是李鸿章亲信道员刘含芳。刘含芳实地考察后回复李鸿章,认为胶州湾形势虽然险要,但“地势偏僻,断非目前兵力、饷力所宜用”。李鸿章遂确定在威海、旅顺建设北洋海军基地计划。


(嘉兴市档案馆图:许景澄)

许景澄奏折被慈禧转至李鸿章面前后,李鸿章遂委派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洋员(顾问)琅威利再次来胶州湾实地勘察。事后,由琅威利形成《布置胶澳说帖》,盛赞胶澳形胜天成,可泊大群舰船,应开辟海军基地,并对胶州湾炮台、船坞、军火库、鱼雷艇、水雷等防务布置做了详细规划。但李鸿章对此不以为然,仍依据刘含芳意见回复了慈禧与光绪小皇帝,否决了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的意见。

(池州颐鸿斋图:刘含芳)

不久,御史朱一新又上书奏言,认为地处南北洋地势辽远,宜建胶州为重镇,以资屏蔽北洋。并针对李鸿章建设威海、旅顺基地的措施,提出欲固旅、威则不如先固胶州。其理由是胶州海口天然形胜,可容群舰,上可蔽登、莱,下可控江浙。因此,应在胶州建设炮台、船坞,设置海军基地。奏折同样被批给李鸿章处置。

(搜狗百科图:丁汝昌)

先入为主的李鸿章不为所动,依然按之前意见回复了慈禧。但承诺在威海、旅顺建成后,可以考虑在胶州海口设防。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一事就此错过。其后,山东巡抚张曜等官员也都提出过在胶州湾驻军设防的建议。而李鸿章心中也因此对胶州湾印象深刻,并未完全放弃胶州湾。

(搜狗百科图:朱一新)


二、胶澳设防尘埃落地

1891年,北洋海军已经成军,威海、旅顺基地已经建成。5月,北洋海军举行海上“校阅”仪式,李鸿章与山东巡抚军、海军帮办张曜共同校阅了海军大演习,甚为满意。校阅结束后,对胶州湾印象颇深的李鸿章、张曜随即率北洋舰队南下赴胶州湾实地视察。

(搜狗百科图:张曜)

李、张视察后,认为胶澳地势形胜、位置重要,应该驻军防守,以杜外国觊觎之心。遂达成协议:由山东出兵驻守青岛口,修筑炮台,纳入北洋防务系统,修建经费从山东海防捐中截留。6月11日,李、张即上奏清廷,提出在烟台、胶州修筑炮台的建议。6月14日,奏请得到了清廷批准,青岛建置由此开始。

虽然胶州湾设防一事已经得到批准,但实际工程却迟迟未能动工,驻防军队也没有到达青岛口。直到1892年秋天,登州镇总兵章高元方才奉命率兵四营来到青岛口,开始修建炮台、兵营等工程。

胶州湾设防之所以迟迟未能进行,与山东巡抚张曜李鸿章达成的协议有关。按照协议和修建计划,是先修建烟台炮台,之后再修建胶州炮台,所谓“先烟后胶”,两处工程均由汉中镇总兵孙金彪所带领的嵩武军主持。

问题来了,为什么工程建设要“先烟后胶”?为什么身为汉中镇总兵要职的孙金彪要在山东带兵服役?为什么两处工程都要交给孙金彪主持?此事,还要从张曜起家说起。

张曜是清末地方军阀之一,其统帅的军队名为嵩武军,是介于湘军、淮军之外的一支河南籍军队。张曜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家,后随左宗棠平定新疆,立有大功,受任山东巡抚,其嵩武军亦随其入驻山东,由孙金彪任统领。所以孙金彪虽任职陕西省汉中镇总兵,但却在山东带领嵩武军服役。至于由孙金彪主持烟台和胶州两处炮台工程,自然是这两处军事工程经费的利益所关,这也是当年“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官场通例。

烟台工程上马后,孙金彪无力兼顾胶州炮台工程。因此,胶州炮台工程拖了一年多也没有动静。

时间到了1892年,张曜突然去世,福润出任山东巡抚。李鸿章趁机向福润推荐其淮军将领登州镇总兵章高元担负青岛口炮台修建的责任,得到福润同意。遂有章高元带兵来青岛口驻军设防一事。


三、修建三大炮台

章高元受命之后,因军务繁忙,没能直接到任,先派人到青岛口勘察地势,规划设计炮台、兵营、栈桥等基址,并将计划书上报了李鸿章和海军帮办、南洋大臣刘坤一等。

在章高元呈报刘坤一的炮台规划中,是计划在青岛口设置“团岛、西岭、坦岛、青岛”四处炮台。此为青岛口最早的炮台设置计划,并得到刘坤一的赞成批准。

(网络图片:章高元)

同年秋天,章高元带领四营军队来到青岛口驻防。经过实地勘察后才发现,所谓“团岛、坦岛”炮台基址,并非两处地方,实际均为一地,即胶州湾口所在半岛前端的团岛岬角,闹了一个大乌龙。于是,又修改规划设计,最终确定了团岛、西岭、青岛三处炮台基址,开始动工兴建。同时兴建的还有总兵衙门、栈桥、军火库和四处兵营。

这三处炮台的位置分布在青岛口两侧,团岛炮台位于胶州湾口北侧的团岛岬;西岭炮台位于团岛炮台北方西岭山顶;青岛炮台在处于青岛河口以东的山坡上(今金口二路)。三处炮台呈三角之势,拱卫青岛海口和胶州湾口。


(历史图片:青岛口)

三处炮台的基础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三合土”夯筑而成。所谓“三合土”就是将黏土、石灰材料用熬制的糯米汁搅拌夯筑。到1894年,李鸿章二次校阅海军视察青岛口防务时,青岛口的总兵衙门、兵营、栈桥、军火库、电报局工程均已完工,炮台工程正在进行中。

(历史图片:总兵衙门)

李鸿章对于青岛防务建设工程非常满意,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高度褒奖了章高元及炮台建设工程。并指示在前海增设一座炮台,添设水雷营等兵力和军事设施,以扩大海防规模。但由于甲午战争爆发,扩建计划未能实施,原有炮台建设工程也因章高元率部赴辽东参战而告停止。战后,章高元所部回到青岛继续炮台建设。因清廷战败赔款,导致军费欠发,章高元被迫向青岛口商户借款数千两维持军队开销,炮台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直到“胶州湾事件”爆发时,除青岛炮台竣工并设置火炮外,团岛炮台与西岭炮台均未能建成。


四、战争与毁灭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对原有的西岭、团岛和青岛炮台进行大规模扩建,在西岭炮台安设了三门口径为210毫米的加农炮,增建了多处用于储存军火、给养的混凝土掩蔽部。扩建后的西岭炮台、团岛炮台、青岛炮台以及德国自行设计新建的俾斯麦南炮台、汇泉角炮台构成了德军青岛要塞五大海防炮台体系,在青岛要塞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历史图片:德军修筑汇泉角炮台)

(历史图片:俾斯麦南炮台瞭望塔)

德国侵占青岛后,将青岛要塞区范围内划为青岛市区,分为九个小区(镇)。到一战爆发时,建成了青岛区、大鲍岛区和台东镇、台西镇四个区镇。

台西镇空间范围较大,东起青岛火车站与胶济铁路,以西至胶州湾,南临黄海,包括了整个半岛区域。紧扼胶州湾口,军事地位非常重要。随着台西镇的建成,人们又习惯地将西岭炮台称之为台西镇炮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国宣战,出动5万陆军和60余艘军舰攻击青岛。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在英国军舰配合下,于8月下旬率先向青岛要塞发起炮击,遭到德国青岛海防炮台反击。台西镇炮台与团岛炮台扼守胶州湾口,一面反击日本军舰在黄海的进攻,一面以炮火远程支援海泊河以南德军步兵堡垒线的守卫阵地,压制日军火力,在日德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至11月7日,德军防线全面溃败,被迫悬旗投降。投降前夕,将西岭、团岛等炮台火炮自行炸毁,仅保留了地下掩蔽部等设施。从此,西岭炮台失去了军事功能,青岛要塞成为了历史。

(历史图片:德军自行炸毁的炮台)

日本第一次占据青岛时期,台西镇炮台遗址被划为军事禁区,设立了长波无线电台。1922年,长波电台和炮台遗址被中国政府收回后,无线电台和炮台旧址被划为公共设施区域予以保护。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台西镇炮台遗址再度划为军事要地,建设了一批碉堡、工事等军事设施。青岛解放后,炮台遗址划为海军和邮电部使用管理。


四、炮台遗址现状

长期以来,台西镇炮台遗址、长波无线电台旧址等文物遗存得到较好保护,炮台遗址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显泉摄:台西镇炮台遗址保护标志)

近期,又在长波无线电台旧址建设了以航海文化为特色的“针路航海博物馆”

(冯显泉摄:针路航海博物馆)

进入西岭山顶,便可看见两座被挡墙和树木环绕的混凝土掩蔽部。

(冯显泉摄:混凝土掩蔽部全景)

两处掩蔽部面向黄海,形如堡垒,规模宏大。四周壕沟环绕,被土石垒成的挡墙保护,十分隐秘。

南掩蔽部有8个大房间和三个出入口,用作储存炮弹、给养和枪炮机械设备等。每间均有小型窗户,房顶有通气口连接外部,以保持空气畅通、室内干燥。

北掩蔽部亦有8个大房间和2个出入口,建筑结构和储存炮弹、给养和枪炮机械设备等功能相同。(图片)掩蔽部北部建有一处直立竖井,竖井中嵌有铁质竖梯通往地下蓄水池,至今水质盈盈,没有渗漏。南侧屋顶也建有竖井式瞭望台,规模尺寸小于南掩蔽部。

西岭炮台遗址地处胶州湾畔,地势凸起,周边植被浓郁,生态环境良好,为原台西区(镇)空间范围内唯一的一处山林绿地,也是青岛老市区仅存的两个未经开发的山头公园之一(另一处为团岛),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非常重要。

这里需要纠正的是,由于在西岭(台西镇)炮台所在的山头周边规划建设了几条以团岛命名的道路,如“团岛一路”、“团岛二路”、“团岛三路”等,人们也就因道路之名而称呼西岭山为团岛山,而处在团岛岬上的真正的团岛山被张冠李戴,与西岭山一样失去了名字。这与当年章高元规划炮台时,将团岛、坦岛误认为两个地方一样,闹成了又一起乌龙事件。


五、保护利用建议

鉴于台西镇炮台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结合正在筹建之团岛山公园工程项目,(团岛山公园大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掘西岭(台西镇)炮台历史文化资料,制订炮台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切实保护和修复炮台遗址。

二、建设西岭公园。老台西镇(区)的文化场所、健身广场、休闲公园和博物馆、旅游景点几近空白。而西岭公园和炮台遗址地处黄海与胶州湾连接处,地势高敞,空间广阔,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是市民休闲和旅游观光的最佳场所。西岭地名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让人闻听之下立即会联想到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因此,建设以山林生态和炮台遗址为特色的西岭公园,保持其古朴、幽静的生态环境,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一处幽美的观光休憩场地,也可为老台西镇居民留住了一丝历史记忆。

三、发掘原台西区(镇)历史文化内涵,利用台西镇炮台遗址和军队营房旧址,建设陈列馆,展示台西镇(区)历史发展沿革史和西岭、团岛炮台的历史,重点突出西岭、团岛炮台历史。展陈场地可以设在台西镇炮台遗址内的海军营房建筑內,展陈文物以历史档案资料、图片、文字和实物为主。同时,保护利用炮台遗址现有文化遗产,整治、完善掩蔽部内外建筑,恢复升降式瞭望台,设置旅游参观线路和参观要点,将陈列馆室内讲解和遗址现场考察相结合,创新打造一处动态、活化的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旅游品牌,打造特色鲜明的集市民休闲、旅游研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结合现有公园建设和周边房地产建设工程,筹建台西博物馆或文化馆。

小泥洼是青岛市区原始村庄之一,西岭炮台是清军青岛口三大炮台之一,也是德国青岛要塞主要炮台之一。而台西镇则是青岛市区最早的四大区(镇)之一。后来发展成为青岛六大区之一的台西区,直至1963年撤销行政区。可谓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地位重要。应在建设西岭公园和西岭炮台陈列馆的同时,发掘收集台西历史资料,筹建台西博物馆(文化馆),以达到留住历史记忆,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知识教育之目的。

五、整合西岭公园、西岭炮台遗址陈列馆、针路航海博物馆、台西博物馆等文旅项目建设,规划青岛西部滨海旅游景区(未来有条件时可以将团岛炮台、灯塔遗址纳入),拓展前海黄金旅游线,打造新的文旅网红打卡地。

(作者:张树枫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