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关工 永不言悔的选择
14年前,组织上批准刘星云离开了在职岗位。不久,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出面请他接手镇关心下一代日常工作。当时他心想,自己曾经在教育战线工作了27年,从教师、教导主任干到校长,与青少年一直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于是愉快接受任务。并参加了省关工委在无锡举办的培训班,通过聆听领导讲话,学习先进典型,心潮澎湃,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培训回来后,他立即召集本镇退休老同志学习培训,动员有能力自愿奉献的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调整充实镇、村、校关工组织,建立镇、村青少年德育学校,制定学习计划和各类活动制度,坚持村村到,检查落实情况,使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很快转入正轨。在上级领导的鼓励和关心下,各项工作不断前行,主题教育形式多样,“四德联动”落细落实,服务青少年工作得到干群肯定。但在具体实践中,影响其工作情绪的事也时有发生,他全然不顾,觉得委屈算不了什么,一门心思继续投入到关工工作中,为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贡献着微薄之力。
求真务实 矢志不渝的坚守
他深知,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两种做法,一是应付交差,照样可以过关,二是动真碰硬,要花力气。40多年的工作习惯促使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为了做好关工委日常事务,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年初开好两个会,即学校关工委和村关工委负责人会议,分别落实学校关工委和村关工委的工作任务。从年初制订工作计划到平时的各项工作汇报,再到年终的考核总结,做到一丝不苟。每次会议或教辅活动,从会场、材料、后勤的准备到全过程组织再到会议或活动后的卫生打扫、关锁门窗,每个细节都不放过。为了办好青少年德育学校,他“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各项教辅内容丰富多彩,除主题教育外,先后搞过智慧写作、创意写作、古诗词简易鉴赏、成语故事、名言警句、国学经典、人生百味点评,书法、绘画、乐器、象棋、电脑等辅导及才艺展示,深受青少年欢迎。
为持续关爱特殊群体青少年,每年初他都要对全镇“五失”及事实无人抚养、流动、留守青少年等信息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落实“五老”结对关爱。为帮助困难家庭青少年完成学业,先后动员江苏巨威公司捐资20万元,建立“清清爱心助学基金会”,每年资助10至20名贫困家庭优秀学子;动员江苏茉织华集团李光裕先生捐资5万元,救助100名困难家庭青少年;每年暑期走访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帮助他们申报省阳光助学项目,从2014年到2022年,全镇有20人获得救助10万元,另外还帮助20多人获得其他各类救助。
争先创优 恒定执着的追求
在10多年的关工工作实践中,他没有满足于完成任务,甘于平淡,而是自加压力,争先创优。这些年来,他把主题教育和“四德联动”作为镇关工委的工作重点来抓,在主题教育方面,积极围绕市关工委的宣讲材料,组织村、校辅导员学习研讨,集体备课,在武装思想提高认识后,结合村(校)实际组织开展宣讲。为巩固宣讲效果,他坚持组织开展征文竞赛、演讲比赛,现场知识抢答题等多种形式;并组织参观甘港村史馆,访全国劳模刘怀仁,参观江苏茉织华集团,访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李光裕,访抗战老兵郭满昌、潘春耕、宗顺林、杨俊清等老典型、老英雄等,组织开展东台一日游活动。由于工作突出,2015年他在盐城市关工系统工作会议上以《重温抗战史、铸牢爱国心》为题介绍了有关工作经验和做法。
在开展德育手抄报工作中,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认真组织竞赛,除学校参赛外,村村全部组织参加。全镇家庭办报,祖孙(父子)办报已成常事。每年参赛作品100份以上,他都逐份评选。镇关工委因此连续数年获得上级颁发的组织奖。在德育家庭评选中,他连续8年发动小学5年级以上学生家庭对照条件申报,然后村校结合、层层评选。每年400多个家庭的申报材料他都逐份阅览,并做好摘录。在阅览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电话联系申报人,努力把评选过程变成学习、教育、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过程。此项工作多次得到上级领导肯定,数次在盐城、东台的工作会议上进行介绍。
14年来,刘星云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全部奉献给了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事业中,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着人生乐章。他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心系未来、忠诚敬业的精神赢得了全镇干群的尊重,受到一致好评和赞誉。连续多年来,他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和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多次受到东台市委、市政府表彰。(赵越 吴建东 何国庭)
编辑:雅文
责编:杨书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