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属医院董蒨教授荣获2020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12月16日,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大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三楼礼堂召开,对获得2020年度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董蒨教授获2020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人物简介

董蒨教授自1984年至今一直坚持在医、教、研工作的第一线,国际首创开发基于小儿肝胆胰软硬件于一体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及外科智能显示系统,应用于全国120家医院,并被引入位于美国芝加哥的世界机器人外科创新与培训中心。获邀参加十二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引领山东省数字医疗产业发展。率先倡导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新术式和小儿肝脏肿瘤精准切除,牵头制定《小儿肝胆外科疾病诊疗规范》。《小儿肝脏肿瘤切除术》及《小儿胰腺肿瘤切除术》入选中国当代名家经典手术。基于猪肝超微结构研究的猪肝祛毒技术,开发祛毒猪肝系列健康产品,为岛城功能健康食品产业做出贡献。作为院长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引领医院跨入全国一流医院行列。作为医院新冠疫情防控小组组长,创新性建立新冠肺炎隔离病房远程会诊系统且在全国推广,为抗击疫情做出突出贡献。董蒨教授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曾获“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山东省首届十大名医”、“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以爱为名与青大附院结缘

董蒨说,自己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与青大附院结缘了——母亲怀孕期间患卵巢肿瘤,得到了青大附院专家们的精心医治;我的出生地也是青大附院。 求学时,是青岛医学院带我步入神圣的医学殿堂; 工作后,是青岛的大学和医院成就了我,一直鞭策我让我俯下身子、脚踏实地服务青岛、贡献社会。 青岛的山、海、人,已经熔入了我的血脉,成为生命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 也正是这片沃土,让我得到了最难得的历练、最有价值的收获。 治病救人、做好医学科技、报恩青岛这座城市也就成了我一生追求的初心。

“从小听妈妈讲这些故事,选择从医是水到渠成的事。”40年来,董蒨一直从事小儿外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长期坚守在小儿外科医疗工作的前线,并在扎实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前提下,带领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数字医学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研发高端医疗设备让“可视化精准治疗”成为现实

青大附院与海信集团联合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外科智能显示系统都属于国际首创,可以将近千张原始的二维CT图像自动转换成三维图像,建立虚拟立体的“数字肝脏”,让医生在术前就可以“看到”病变与血管、脏器的位置,为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精准导航”。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只需要对着屏幕挥挥手,就能“隔空”操控数字肝脏旋转,从不同角度脏器情况,判断手术操作路径。

如今,这套技术已经在全国120多家医院得到应用,并于去年被美国科学家购买入驻位于美国芝加哥的世界机器人外科中心,从小儿肝胆外科拓展到其他脏器外科,从孩子到成人,10000余例患者从中受益。相关项目也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青岛历史上首个由我市推荐获得的医学类国家科技奖,也是我省大外科领域斩获的首个国家科技奖。

董蒨没有就此止步,他率团队进一步打造了国际首创的人类数字肝脏数据库开放平台,全方位动态存储、呈现正常和疾病的数字肝胆胰器官模型,展现正常肝脏血管解剖结构差异以及肿瘤和畸形类疾病内部病变状态。为了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董蒨还提出了新型肝段分型体系,以丰富的数字模型大数据为复杂的肝脏手术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智慧医疗还在抗击新冠疫情上发挥了作用。去年疫情期间,董蒨率领团队与海信集团再度“携手”,打造了隔离病房的远程会诊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专家不需要进入隔离区就能看病,了解病人所有的情况,甚至可以听心肺功能,最大限度保证会诊效果的同时,也保护了医护人员。

从专业外科医生的需求出发,董蒨化身“创客”,主持研发了高端医疗设备,极大推进了我市数字医疗产业发展,引领山东省数字医疗迈向新高度。

与“儿童癌症之王”对抗 做勇于作战的“战士”

董蒨教授对小儿肿瘤及小儿肝、胆疾病等有较深入的研究, 对小儿胆道扩张症胆道癌变机理研究、小儿恶性实体肿瘤及小儿肝脏肿瘤的治疗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胰胆合流异常致癌机制新学说,首先倡导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新术式和巨大小儿肝脏肿瘤的精准切除,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特别是外科界的高度重视,成功救治大量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危重疑难患儿。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被称为难治多变的“儿童癌症之王”,60%的患儿发生骨髓转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病、增殖和转移机制复杂董蒨便带领团队深入钻研,且进行了神经母细胞瘤增殖与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干预及应用的研究,多个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阐明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及器官特异性转移的机制,并探寻了可能的干预方法。

为攻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董蒨也开展过系列创新性研究,还因此获得过201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我市临床医学领域首次获得该项殊荣。

从小儿外科领域专家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创客”,董蒨不断尝试、创新、突破, 从临床出发推动科研 , 以科研成果“反哺”临床 ,真正实现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把科研做在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的餐桌上

董蒨常说要把论文写在救治疑难危重患儿的手术台上,把科研做在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的餐桌上。后半句话,源自团队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外科智能显示系统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海量猪肝”。

实验过程中,董蒨带领团队对猪肝脏的代谢、肝小叶超微三维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2017年研发了生鲜猪肝祛毒等系列技术,获得了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12个国家的26项发明专利,可以在保证安全无毒的前提下,改善猪肝的口感,提高猪肝的营养成分,从而开发系列祛毒猪肝食品和适用于婴幼儿、孕产妇、老人、术后人群的猪肝系列营养品。

目前,董蒨团队与波尼亚集团、万福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包括猪肝火腿等在内的多款健康食品已经面世;而将祛毒猪肝做成猪肝颗粒进而制作的营养伴饭产品也应运而生,今年年底,就将进驻海信广场、佳世客等商超进行线下销售。

董蒨介绍,相关产品的技术研发依托山东省高校数字医学临床诊疗与营养健康示范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大学功能健康食品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研发团队由临床医生专家团队(儿科学)、营养学家团队、中医学专家团队和具有婴标生产资质的相关企业管理和研发人员组成。

董蒨信心满满地表示,再过几年,他要凭借祛毒猪肝再去冲一把国家科技奖。(记者/黄强 通讯员 /魏喆吉 魏小平)(青岛博涵泽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岛中投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友情支持)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