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讯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总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9个功能室,涵盖4个文明实践基地和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每年开展理论宣讲、协商议事和文明实践活动200次左右,累计惠及党员群众5000多人次。
主要做法
1、体系化布局延伸组织臂展。探索“中心所+功能基地+服务团体”布局,结合城北开发实际和城市建设远景,整合阵地资源,以经济区实践所为核心,以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文化艺术、体育健身、老年康养、法律援助等六大服务团体为翼,以城市阅读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居家养老基地为示范实践中心,制定“理论宣传教育、时代新风弘扬、文化惠民深化、文明创建提升、志愿服务增效、主流价值引领”6大行动清单,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文明实践氛围。
2、矩阵式宣讲提升理论趣味。吸纳最美人物、先进道德模范、老党员、退休党务工作者、青年学生、志愿者等成立“暖洋”宣讲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宣讲。注重提升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设理论“微讲坛”。科学制定项目清单和时间安排表,开展“每月开讲”活动,以基层网格、党支部、工作班组为单位,利用集中学习会、工作推进会契机,围绕“新思想我来讲、学习贯彻二十大、惠民政策、安全生产”等主题,开展理论宣讲“进园区、进厂区、进校区、进商区、进街区、进小区”“六进”行动,实现理论宣讲广覆盖,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凝聚党心民心,扩大社会共识。
3、创新型服务厚植文明风尚。开展“新洋好人”“文明家庭”评选表彰,徐宏秀当选“江苏好人”;开展“四季暖洋”系列文明实践活动110多次,实施“爱心储蓄银行”“银丝俱乐部”“童梦圆”公益互助会、“童伴益+”爱心服务站等文明实践项目80项。推广“爱心储蓄银行”特色做法,建立健全志愿积分制度,组建21支“星愿”服务队伍,先后组织开展志愿服务346次,累计志愿服务达8000多小时,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文明实践成效,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积极打造横店影城“红色影院”,建立村(社区)与字里行间阅读新空间精神文明工作结对机制,提升全民阅读水平,建设书香新城。
特色亮点项目
1、爱心储蓄银行。按照“奉献、积累、回报”的志愿帮扶模式,秉承“储蓄爱心、传递真情”的宗旨,创新实践“爱心储蓄银行”服务模式,围绕“开、存、积、兑”四个环节运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暖心“微银行”,实施理论宣讲双向积分制度,理论宣讲工作者和热爱学习的党员群众均可到暖心“微银行”开户,凭借积分到社区“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物品或红色文创产品。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新风尚。
2、“童伴益+”爱心服务站。“童伴益+”项目是新洋社区亲情八做中孕育的新生花朵,以社区实践站二楼和三楼功能室为载体,开设国学非遗、音乐舞蹈、科普实验、生物地理、体能、手工烘焙等十余项课程,270余名青少年儿童通过该项目享受到寒假和暑假的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40余名志愿者参加,授课青少年累计达约970小时,助力辖区青少年的心灵成长,深受辖区居民广泛关注和热议好评,已形成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特色化常态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3、“童梦圆”公益互助会。由经济区童家沟社区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及其他志愿者组成的社会互助组织,为社区大病重病、智障失能、突遇灾祸等困难家庭,特别是辖区内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提供志愿救助帮扶服务。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专项服务1次以上,已先后开展“童清凉、童欢乐、童视界、童出游、童安居、童救援、童乐业、童环保、童平安、童成长、童视听、童呼吸、童心锁”等文明实践活动36场次,受惠人群达2100多人。
4、“助残筑梦”行动。新洋社区组建“残艺”手工坊、“夕韵”文学社等社团,开展编织手工活、插画、科普社会新知识、读书会、诗词歌赋朗诵等培训和活动,助力辖区的残疾人士重鼓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技能培训、就业辅导、康复训练等项目带来的乐趣,帮助克服心理障碍,转变思想观念,筑造心中的梦想。目前,已联合梧桐树残疾人之家帮助残疾人重新就业,“助残筑梦”行动将持续给残疾人提供手工培训辅助就业岗位。
下一步,新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性,增强志愿队伍专业性,组织特色的专业人士进入志愿者服务队伍,打造贴近群众的文明实践特色活动。(王城 朱丹丹)
编辑:陈建秀
责编:杨书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