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既要善于“寻味”,还要精于“调味”
● 周志华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作为“神经末梢”上的“神经元”,时时处处离不开与人民群众打交道。
如何将对中央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决策部署的理解落细、落小和落到实处?如何更好地激活基层治理工作者的“神经末梢”?如何确保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作用力,持续深入人民群众的“千家万户”?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需要深入思考和钻研的重点。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实践者,我们的实践体会是:要具备良好的“味觉系统”前提,善于寻出“百家味”,配出“千家方”。
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得基层治理工作,已经不是曾经的仅凭一腔热血和百般干劲就能够称之为“包打天下”了。如果没有敏感的政治、政策以及行业领域思维与能力的适应与提升,很多的基层工作就容易杂乱无序和事倍功半,甚至于有的工作会出问题、把好事干坏。这也是我们有的基层工作者有些时候会面对群众的另一种声音:“那是你们想要的,不是我们想要的”。在我们看来,你的触觉“寻味”不准确,“调味”又不对人民群众的口味,必然会导致行动结果跑偏背离人民群众的需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以来,我们在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尝试探索实践一种“寻味计划”,倒也是颇有些实际成效。它的基本路径就是通过系统性的走访调研、问需于民的精细化“寻味”入手,在精准触摸出“需求清单”的基础上,在针对性匹配以“全生命周期”的“任务清单”去着力推动,这就容易形成整体质的飞跃。那群众的需求是什么,我想,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只要我们的民主权利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市场等方方面面,都能够对政府的管理感到满意,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感到满意,群众还有什么意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治理的手段,帮助政府实现高效管理。就老百姓民主权利保障方面,我们重在思考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来实现,这方面我们珙县有很好的做法,以线上社情民意“直通车”,解决群众诉求,以线下“珙桐议事厅”为群众提供议事平台,既保障了群众权益,又借助群众参政议政推动我们的工作。就提升公共服务方面我们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对书香亭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公园式婚姻登记场所、茶肆、便民食堂等共享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就老百姓生活环境的整治方面。我们针对“三无小区”、街道、市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从源头做起,厘清政府、商家、群众的关系,通过引入社会组织等力量介入,帮助在小区、街道、市场建立党小组、自管组织、自组织,有序规范市场行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基层治理重在社会组织参与,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还重在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补其短板。我们双向发力,至上而上,通过出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扶持办法、政府加大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意见等,通过激励手段,加强枢纽型、专业型社会组织的培育。自下而上,通过建设集展示、体验、交流为一体的珙州文艺社、虚拟小区文艺室,加大兴趣爱好组织等自组织向专业社会组织转变的培育发展,让更多优质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通过这样方式的治理,在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供给、公共事务参与等方面,让老百姓能够深切体会到“全过程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受益“利好”,从思想根本上得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转变,而后形成巨大的参与共鸣。
当然,在“寻味计划”实施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上遇到“拦路虎”:
比如,遇到的首个痛点:怎样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针对性制定出能够最大程度满足需求、具有差异性的“造味计划”?我们创新提出的治理思路,在面对市、区、县案例缺、参照无的情况下,虽然经过一再分析比对后的定调子、找路子和打磨形成的体系图,但在一次“交账会”上还是出师不利受到一定的质疑,直至一次会议“夹带私货”向基层治理督导组领导专题汇报后才得以肯定和推行。这样的经历带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开拓新赛道,不仅需要厚植冲刺奔跑的内在底气,更加需要保持朝气、树立自信、大胆尝试的担当勇气。
又比如,遇到的第二个痛点:治理理论如何与具体实际相契合?我们计划在烧烤一条街进行多元共治试点,核心目标是商家成立自管组织实现自治。但究竟怎样让数以百计的商家参与进来和成为“行家里手”?第三方组织给提出的治理方案中,单一条街就需要培训、调研、夏午茶、广告制作费和专家督导等费用28万。面对社区主体积极性、商家参与积极性、专业赋能以及资金承受等综合痛点,我们决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另辟蹊径,最后通过示范创建、社区基金、购买服务以及资源撬动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不仅解决了参与度的问题,还实现大量财政资金的节省,其效果同样达到良好的预期。这次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外部力量不可以一昧依赖,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甘于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聚焦主干、理顺主线,办法总比困难多。
再比如,遇到的第三个痛点:基层治理如何善于为群众需求寻找“出口”?在推动社会组织双向培育时,我们最初计划建一个珙州文艺社,将文艺类社团组织起来更方便服务群众,结果在调研与论证中发现,还可以多角度、多渠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于是就及时调整思路搭建集党建、行政、社会组织活动阵地等为一体的——珙县社会创新中心,结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领域的兴趣度、参与度、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难题迎刃而解。我们认为:治理体系可以不断丰富,但群众需求始终是第一位,而且要接地气、聚人气和富活力才是硬道理。
通过深入实践探索,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不仅要善于“寻味”,还更要精于“调味”。
这其中,“寻味”要直击痛点、敢于求证。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刨根问底,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同时,还要摒弃作秀式的流程,精准对症下药,这才是“寻味”的核心意义所在;此外,还要有勇气把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需求点摆出来、摊开来、晒出来。
在此基础上,“调味”要注重与时俱进和差异定位。这是基层治理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成效重点。新时期的基层治理工作,讲究创新突破,不仅需要清晰“入脑,还需要时时“更新”,尤其是要杜绝照搬照抄。只有精于发现新的突破口、闪光点,才能确保治理成果时时更新、场场精彩。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基层治理就是面向人民群众递交答卷的最直接“窗口”,更是工作千头万绪和挑战重重的重要责任担当,既离不开砥砺前行的用心“寻味”,更需要担当进取的细心“调味”,这样才能更加广泛地深入人民群体的千家万户,才能链接和产生更加扎实、浓厚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民政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