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讯)希望在田野上——甘肃陇西县全力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掠影

希望在田野上

——陇西县全力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掠影

南北朝时期著名药学家陶弘景在其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陇西县中药材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西北药都”之美称。全县已普查到中药材种植品种310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全国的26.4%;常用的130多个中药材品种中,陇西有93种,占全国的72%。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产量14.4万吨,加工环节实现产值60.5亿元,年交易额125.4亿元,产业对GDP的贡献率28.6%,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20.6%,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主产区约40%、全县接近三分之一。

位于陇西县首阳镇的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


近年来,陇西县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按照打造“中国药都”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走科技创新、规模经营、龙头带动、品牌引领之路,大力实施“一港双百五十”(建成中国甘肃·陇西中医药信息物流港,百万吨现代化仓储设施和产值过百亿元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黄芪和党参10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10个产值过亿元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10个产值过10亿元的中成药加工企业、研发“十大”保健产品、创建“十大”名优品牌)工程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切实把绿色标准化种植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大力推广“551”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建基地聚集群、培园区延链条,加快形成了“一乡一品”“联乡成片”“集群成链”的中药材产业布局。全国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生产推进大会和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中药材现场推进会相继在陇西县召开,陇西县以绿色标准化种植引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得到了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为陇西药农讲解中药材种植技术


规模化布局引领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布局、整村整流域推进,充分结合区域实际和产业基础,将福星、永吉等8个乡镇确定为中药材生产重点乡镇,每年布局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种植基地20万亩以上,先后建立省级中药材(黄芪、党参、黄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3个。2021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及早谋划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全流域规划,确定了“两园两片带”的总体布局(“两园”即福星镇元头坪200亩科技创新园,集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及良种繁育于一体、占地200余亩的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两片带”即以福星镇为核心建设4.5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片带,以永吉乡为核心建设5000亩生态有机种植片带),组织全县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14个乡镇的29个村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3.18万亩,带动全县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

药农在药材市场交易中药材


标准化应用指导基地建设。立足于建设完善的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陇西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及甘肃陇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材检测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一院三中心”等平台作用,完成红芪等7个种子地方标准草案编写,推广应用已制订的黄芪和党参等18个道地药材种子、种苗培育和标准化种植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特别从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和控制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入手,依托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建设了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开展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等工作,2021年为基地供应道地药材优质种子4.5万公斤、优质种苗272.5万公斤。推广应用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全县整合投入2100多万元,购置有机肥、复混肥6300多吨对基地进行物化补贴,并按照“亩用有机肥2袋、复合肥1袋、3%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微生物菌剂5公斤”的标准种植,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实现了基地化肥和农药“双减”。

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机械化耕作服务基地建设。坚持把机械化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重要举措,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并按照每亩20元和100元的标准进行深松补贴和采挖作业补贴,提高了农户机械化耕作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农业机械化培训,邀请省市专家并组织县内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围绕土地深松、机械化移栽、采挖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演示,提高了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基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核心示范片带组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备耕种、施肥、植保、收获农机具20台套,为100户种植大户配备小型耕种收农机具100台套。针对大宗药材党参机械化栽种特点,与定西三牛农机制造公司合作探索创新研制了党参铺膜覆土露头栽培机械移栽机,购置2台用于基地建设,基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每亩降低种植成本约1000元,增加了药农收益空间。


中药材品种选育基地


规范化管理保障基地建设。实行统一物资补助、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组织回收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从多方式移栽、科学施肥、田间管理、机械采挖到产地初加工、质量追溯都提出了指导规范,严把机械深松、种苗选择、施肥、种植方式、病虫害绿色防控五个关口,切实加强基地建设全程监管服务,确保中药材产地质量安全。健全农技服务体系,组建了省内外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省、市行业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小组,省农业农村厅还派出专家在陇西蹲点指导,重点在土壤处理、种子种苗质量等环节巡回指导培训,保障了基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完善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和追溯体系,依托县、乡、村三级监管平台,重点围绕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监管等环节,在基地核心示范区建立了质量安全监测点,严格落实“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制度,做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同时,全面落实金融+保险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30万元以内信用贷款实行免抵押、免担保且随贷随用,并积极推进中药材品种保险试点,探索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互补融合机制,2021年的5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和生态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全部纳入中药材产值保险计划,实现了金融保障、保险兜底。

黄芪良种示范田


组织化运行带动基地建设。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初加工”的组织形式,积极引导一方药业、中天药业、普尔康药业等龙头企业对接合作社进行订单种植,采取精准对接、保价收购的方式,助推种植基地良性发展。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托县内服农农机、明治药业等22家中药材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农户土地入股、托管、租赁、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建设基地1.39万亩。在核心基地所在村党支部成立中药材初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中药材初级加工车间,引导吸纳本村种植大户与县内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合作进行初加工和代加工,降低了农户贮藏运输成本,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建立“中药材产销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户”的购销体系,引导合作社、示范户规范进行线上线下交易,畅通销售渠道,全力保障了经营主体和药农收益。


中药材新品种试验基地


园区化集成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总面积47万亩的陇西县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陇西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基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构建完善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范化、交易信息化、产业品牌化的全产业链格局,全力打造集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加工仓储、商贸物流、产城融合、康养旅游五大板块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入驻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年加工转化中药材30万吨,初步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份提取、配方颗粒、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的拓展延伸。先后建成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和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智能云仓,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增加到100万吨,年周转量200万吨。依托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建成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上线交易品种44个,实现了线上交易和线下智能配送。高标准、高规格连续承办了三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提升了陇西中医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药材机械化种植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基层党工委臧秀娟)

(来源:定西日报)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