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云南讯  (特约通讯员毛志伟; 撰文:李平、何秀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始终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检察办案环节,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有力抓手,做优做实民心检察工作,实现检察办案、矛盾化解、社会治理一体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接访群众“不打折”,检察服务“不掉线”。阵地建设规范化。持续推进检察接待窗口提档升级,优化完善便民服务设施,科学设置功能分区,充分发挥律师、民营企业等专用接待窗口、绿色通道功能,营造整洁温馨、和谐有序的来访环境。队伍建设专业化。把高质效的教育培训作为高质效监督办案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常态化开展“线上”与“线下”“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持续深化检察理论供给,加强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学习,不断提升干警分析研判、释法说理、沟通协调能力,着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服务型队伍,形成实质性化解骨干力量,推动信访工作走深走实。办理流程便捷化。积极探索实施“最多跑一次”服务,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快速受理,对不符合受理条件或者材料不齐的,一次性告知应受理的机关和应补齐的材料,减少来访群众诉累。竭力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入户接访服务,确保检察服务“不打烊”“不掉线”。提供便捷化司法服务,积极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努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二、深化“一盘棋”理念,践行矛盾化解“一条心”。检察听证有温度。坚持“如我在访”情怀,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围绕“案结事了人和”工作目标精准发力,依法及时做好分流处置、回复答复、释法说理、帮扶救助工作。落实以案释法制度,案件承办检察官深入答疑解惑,做好信访群众的释法说理、息诉罢访工作。如在办理殷某某夫妻俩申请立案监督案时,当事人坚持认为其女儿头上有伤,必定是他杀,而非自己落水死亡。经过公安机关的复议复核,当事人还是不认可,进一步申请立案监督。县检察院接访后,通过调卷进行全面审查,认为当事人悲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公安机关的处理并无不当,如何释法说理就成为检察办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检察官通过入村走访、领导接访等了解到,其夫妻二人育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出嫁,二女儿(16岁)死亡,长子智力有问题,女儿的意外死亡就更加雪上加霜,今后的生活失去了希望。了解到此情况,县检察院邀请公安机关的法医、医院的专家等召开公开听证会,通过当场出示卷宗,殷某某看到了其女儿被找到时的头部照片等案件细节。并经过专家解答,明白了头部伤口的形成情况,才消除了其心中的疑虑,最终息诉息访。鉴于其家庭确实困难,为其申请了2万元人民币的国家司法救助金,努力让检察蓝光成为殷某某夫妻生活的灯塔,照亮其继续前行的路途。包案化解有力度。将“定分止争”的理念、“如我在诉”的要求贯穿于民事检察履职全流程。一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监督与息诉并重。围绕涉民营企业、涉婚姻家庭、涉房屋买卖、涉邻里纠纷等民生“小案”,以及涉检信访积案、“骨头案”,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力促和解,在加强民事诉讼监督的同时,帮助当事人消除对立、寻求对策,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二是关注弱势群体,履职与维稳并行。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维权困境,以诉前、诉中引导和解为重点,努力从阐明事理、释明法理、讲明情理三个维度开展工作,全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如在办理胡某某涉嫌强制猥亵案中,冯某某不服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向县检察院提出立案监督申请。副检察长主动包案办理,通过详细审阅卷宗,深入了解案情,听取申请人、公安机关承办人意见后,决定邀请所在乡镇的信访工作人员、村委会的有关人员上门召开简易听证会,让申请人更好地明白法理、打开心结。通过拉家常、算得失账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一个农村妇女接受检察机关的审查意见,不再信访。案件办结后,经省检察院电话回访,当事人对该案的办理表示满意。源头治理有广度。抓“三端治理”,主动融入社会多元共治体系,凝聚合力努力实现多赢共赢。一是立足预防抓前端,多向互动防患未然。检察机关主动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行政机关、行业调解组织等,建立起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化解协作平台,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二是立足法治抓中端,多措并举能动解纷。坚持依法解决纠纷,充分运用数字检察手段、司法确认、司法救助等方式,促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三是立足治理抓末端,借智借势长效常治。注重向专业力量“借智”,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的优势作用;注重向社会组织“借势”,凝聚律协、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力量,不断提升矛盾化解工作质效。聚焦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充分运用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坚持源头防范、长效治理。2021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00余人次,受理审查各类控告申诉事项200余件,对受理的信访事项除无有效联系方式外,全部做到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结果或过程答复,共对办理的10件控告申诉案件开展听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晓度,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可信,经上级院电话回访,当事人对我们的工作均表示满意。

三、落实“输血型”救助,开展“造血型”帮扶。“小案”不小办用心服务。坚持“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的理念,依托“杜鹃花”未检工作室,为来访群众提供陈述平台,在接访中做到一颗诚心相待、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暖语相问、一杯热茶相递,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解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法论事、以理服人,切实将法理情融为一体,立足检察职能,以多种形式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听得懂、可感触的方式充分感受司法公平正义。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以司法救助点亮希望,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特殊困难群体,快速启动救助程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司法救助金真正用到“刀刃上”。尤其是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的重点人群,开展多元综合帮扶,强化与妇联等单位的沟通联系,促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机衔接,确保帮扶方案落实,救助措施到位。注重运用司法救助修复社会关系,化解矛盾纠纷,更好维护基层和谐稳定。2021年以来,办理救助案件97件103人,发放救助金100余万元、在办理司法救助案件过程中,既帮助被救助人缓解燃眉之急,实施“输血型”救助,又开展“造血型”帮扶,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推动构筑多元化扶危济困体系。“同案不同助”用心用情开展救助。主动融入社会救助体系大格局,将司法救助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加强同司法、妇联、教育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因人施策,从单纯的输血型救助走向造血型救助。并加强回访工作,巩固救助成效,秉持“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理念,持续跟进帮扶,传递检察温情。如在办理某跨区域故意杀人被害人救助案时,针对被害人系事实孤儿的情况,一方面联合案发地的检察院开展联合救助,另一方面联合县民政局落实其孤儿补助。针对被害人年幼身心受损,为其提供法律咨询,用心纾解被害人低落情绪,帮助其重拾学习和生活信心,走出生活困境。(撰文:中共富源县委改革办  李平  何秀)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