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西讯 传承,是一场匠人与非遗双向奔赴的旅程。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在江西信丰县古陂镇黎明村就有这么一位匠人,他一生坚持手艺,每年元宵佳节他都自发组织其他传承人举行蓆狮、犁狮活动,为当地村民和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他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陂蓆狮犁狮代表性传承人——黎忠春。
耳濡目染,文化种子埋入心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967年,黎忠春出生在古陂镇黎明村李树下,自幼在“打蓆狮、打犁狮”的氛围中长大。小时候的黎忠春,和村里的孩子一起,跟在犁狮队伍的后面嬉戏玩耍,常常会不自觉地舞动起来,看着长辈们热热闹闹的“打犁狮”,送瑞祈福,对犁狮盛大的场面和隆重的仪式有着深刻的印象和深切的情感,对代表李树下黎氏的“犁狮”有着很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耳濡目染中渐渐爱上了这项传统文化。古陂蓆狮犁狮,以其绵延不绝的地缘、亲缘、血缘形成的文化气象,正深深释放出沉郁、绵长的历史厚重感。
醉心工艺,守望非遗风雨不动。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青砖的高墙,气派的飞檐,黎氏宗祠是古陂镇唯一完好存留的一座清代古建筑,现在,它挂上了犁狮传承所的牌子。蓆狮、黎狮制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草蓆、竹片、木片、稻草等,融入了手工、力学、数学、美学等知识与技能,大有“变废为宝”之妙。该项客家民系舞蹈,虽动作原始粗犷,但却是最早的生活场景展示,艺术价值难以替代。黎忠春长期从事于蓆狮、犁狮项目实践,有着数十年的从业经验,集组织、制作、表演、传承于一身,是犁狮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传承人。
传道解惑,绚烂非遗绽放芳华。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随着老一辈代表性传承人黎忠英、黎钦仁的相继离世,黎忠春成为了新一代领头人,保护和传承这一特殊的“狮舞”成了黎忠春放在心上的第一件大事。他积极推动古陂蓆狮、犁狮队伍的年轻化,借助“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等展示展演活动,利用假期等时间举办传习活动,教授少年儿童技艺。笨重的木头里闪烁的是时代文化,粗犷的舞步里跳跃的是客家风情。现如今,古陂蓆狮、犁狮的传承群体已达100余人,其中50岁以下的传承人占比逐年上升,表演形式更加多样,让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生生不息。
近年来,江西信丰县古陂镇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着力培养文化产业能手,推动非遗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挖掘培养文化产业带头人、传统艺人,强化对乡土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在古陂村、黎明村建立传承所,新增8位古陂蓆狮、犁狮代表性传承人,带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推动古陂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化力量。(江西省信丰县古陂镇人民政府 雷国民 叶永琪)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