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优服务 强基铸魂促发展 加快推进赣州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赣州市“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经验材料
近年来,在赣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住建部、省住建厅关心指导下,赣州市城市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建强队伍、优化服务,推动城市管理全面融入基层治理,着力构建智慧高效城市治理体系,全力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全面展现赣州城市管理服务人民、服务城市发展的鲜活实践。
一、坚持守正创新,纵深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健全法规体系,夯实城管制度基石。出台《赣州市城市管理条例》,奠定城市管理执法基础。相继制定并实施《城市管理执法行为细则》《城市管理执法流程指引》《城市管理执法责任追究》等20余项工作制度,构建起一套涵盖行为规范、执法流程、责任追溯以及人员管理的全链条管理体系,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建立健全“市级统筹、区级主责、街镇实施、社区协同”的高效工作机制,依托“城市大脑”建成智慧城管平台,打破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建立城市管理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案件智能分派、处置全程留痕,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有效解决一系列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围绕红色遗址保护出台专项法规,建立历史建筑巡查修缮机制,创新“历史遗产保护+红色教育+乡村振兴”融合模式,形成覆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的系统性保护体系,为城市发展厚植文化底蕴。
三是理顺权责关系,释放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赣州市中心城区实行市一级执法,保留“赣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下设市政、规划、建设、房产4个专业执法大队和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赣州经开区、赣州蓉江新区5个辖区执法大队,推行“市级统筹+派驻指导”执法模式,设立5个跨区业务指导组,将风险管控端口前移,案件办理规范率提升至98.6%。积极推进基层赋权改革,向乡镇(街道)下放城管领域处罚权32项,通过签订赋权协议、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联动机制等方式,建立“赋权协议+培训指导+监督反馈”的全周期管理机制,确保赋权乡镇(街道)“接得住、管得好”。创新“智慧城管+基层网格”协同模式,成功化解200余件权责交叉问题,基层执法响应速度缩短至30分钟以内,大大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坚持凝心铸魂,淬炼打造城市管理执法专业队伍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铸就忠诚底色。构建“党建+城管+社区+网格”融合管理模式,选派260余名党员骨干进驻社区担任“红色指导员”,协助社区开展党建联建、普法教育、便民服务等工作,推出“错时延时”服务,加大“八小时外”和节假日等特殊时段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精准识别、重点培养、跟踪管理、择优任用全链条机制,畅通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打造“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时待命、全程关爱”的“四全”党建品牌。近年来,依托长征出发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育,组织“红色基因赋能执法”专题研讨、研学培训班,参与人次达2000余人次。
二是优化梯队建设,激活人才动能。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提拔一线执法办案骨干担任大队长、副大队长,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构建“新兵筑基-骨干提升-领导研修”分层培养体系,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近年来,开展执法业务技能培训40余场,遴选基层优秀干部到市局跟班学习12批次,培养复合型人才52人。创新“师徒传帮带”机制,选派优秀办案能手赴基层授课讲学41次,我市共计30人获省级以上表彰,相关典型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2024年江西省城市管理执法技能竞赛中赣州市城管局获得团体一等奖和现场模拟执法一等奖,并多次获评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
三是健全考评机制,强化绩效导向。建立“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群众口碑”三维考核体系,制定《赣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执法队伍作风建设评价细则》等制度标准。创新考评机制,实施“红黄旗”动态评比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挂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劣者汰” 的良性竞争格局。构建行政执法监督+效能监督、作风监督、纪律监督等“1+N”执法监督体系,实施案件三级审查和执法回访制度,制定作风建设责任追究负面清单17项,开展专项督查27次,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2.5%。
三、坚持惠民便民,创新举措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延伸服务触角,创新社区治理。推行一个工作站、一套机制、一套人马的“三个一”管理模式,全市共设立社区城管工作站319个,构建“社区干部+城管队员+物业代表+居民代表”四方共同参与的协调议事工作机制,通过“吹哨报到”响应系统高效解决充电桩设置、违章搭建等民生实事130件。创新“城管服务日”制度,开展法律咨询、设施检修、业务代办等便民服务4万余次,社区案件主动发现处理率提升至95%,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打造“15分钟城管服务圈”,整合驿站资源建设多功能服务点100余处,给过往群众提供休憩休闲、饮水热饭、应急救助、阅读充电等功能,日均服务群众超300余人次,形成“前沿哨所+服务基站”的全域服务网络。
二是实施精细管理,解决群众难题。系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雨污分流、智慧路灯、口袋体育公园建设等民生工程,创新实施“畅泊虔城”计划。近年来通过“赣通停”智慧停车平台,建立了“停车一张网、支付一个码、服务一平台”的全市一体化智慧停车平台,全面整合全市停车资源,形成“一次扫码、全市通停、先离后缴、无感支付”的智慧停车网模式,整合全市停车场资源517个,接入停车泊位10.5万个;累计新建、改造公共停车场1231个,新增停车位8.7万个;创新设置夜间共享车位2万余个。“停车难、停车乱、停车贵”民生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民生品质大幅提升。
三是推行柔性执法,彰显城管温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打造温度“赣州”的通知》等柔性执法系列举措,以城市更新为契机,系统利用城市边角地、高架桥桥下空间等碎片空间,因地制宜植入篮球场、健身步道等全龄化体育设施,积极护航体育经济和绿色经济,持续优化城市布局、满足市民需求。大力推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建立“教育承诺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执法模式,制定“首违轻微不罚”清单20项措施,2024年,依法办理轻微首违不罚案件1743件,减免罚款379万元。
行稳方能致远,奋斗永不止步。全面推进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与各位兄弟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请大家多关心指导。赣州市城市管理局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聚焦巩固提升“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目标任务,认真落实住建部和省住建厅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队伍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新时代城管铁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贡献城管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