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模最大、最成功的一次起义,是中华苏维埃革命史上的一个壮举。它直接削弱了敌人的力量,进一步促进了国民党及其军队的分化,壮大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发展了革命形势。毛泽东于1938年12月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大革命失败后,党之前派往国民军联军(西北军)的共产党员,只有苏进介绍给董振同的见习参谋刘振亚(缩编后已升为上尉)等少数几个人潜伏下来了。之后,在第二十六路军内部,党的组织逐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提供了政治保障。
1931年8月间,党中央决定在第二十六路军成立中共地下组织——中共特别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特支)。由刘振亚任书记,袁汉澄任组织委员,王铭五任宣传委员。同时分别成立官长和士兵党支部。刘振亚兼官长支部书记,李青云任士兵支部书记。特支成员的具体分工是:刘振亚分管官长党支部,袁汉澄分管士兵党支部,王铭五负责文件的修改与保存及收缴党费。
特支成立后,首先发展了参谋长赵博生入党。赵入党后对党忠诚,先后介绍了第八十旅董俊彦、卢子美两位连长入党。赵博生常利用自已是参谋长的公开身份,集合全体官兵,痛诉祖国大好河山都快被日寇侵占的严峻形势,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帮助官兵认清形势,选择正确的道路去抗击日寇。他还积极做团结董振堂、争取季振同、黄中岳等高、中级军官的工作,尤其季振同、黄中岳所在的旅,是第二十六路军中装备最好,军力最强,又担负着宁都的城防任务,因此,党员赵博生联合董振堂一起做季振同、黄中岳的工作,把七十四旅争取过来实现全部起义。
在特支的直接领导下,至起义前夕,发展了近30名地下党员。他们大都分布在总部、师部、电台、执法队等要害部门,使党组织基本上控制了第二十六路军。
1931年11月底,特支党员王超奉调回上海向党中央军委汇报工作,他到达南昌后,不料接头关系被破坏了,误将第二十六路军地下党的领导人名单及两份决议交给了敌人。12月5日,蒋介石从南昌行营拍来“十万火急”电报,“令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严缉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3名共产党员星夜送行营惩处。”电报是特支党员罗亚平收译的,特支得知这一突发事变后,特支书记刘振亚、组织委员袁汉澄一同找特支党员,参谋长赵博生商量对付的办法,最后商定提前举行起义,并拟订了两个方案:一、以七十三旅为中心的局部暴动;二、争取七十四旅也参加的全部暴动。而且还商定:由党员赵博生做联合董振堂与争取季振同的工作,组织委员袁汉澄去苏区联系红军总司令部;刘振亚、王铭五、李青云等党员在党内部署暴动的准备工作。
1931年12月7日上午,朱德主持召开中革军委会议,对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作出了具体布署和方案。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接见了袁汉澄。9日,特支组织委员袁汉澄回到宁都,带回了中革军委的七点指示和叶剑英参谋长交给的标有起义军开进苏区的路线和驻地的地图。经中革军委批准,决定起义成功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3个军,由毛泽东、朱德共同签署委任状,委任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第十五军军长。
1931年12月13日晚,特支决定召开行动会议。据袁汉澄回忆是:“会上,我传达了中革军委的指示,研究了团以上军官的动态,通过了14日黄昏举行全部暴动的具体部署:(1)赵博生以请谈话名义逮捕靖卫团总和伪县长,并以执行行营‘进剿’命令为名,在总指挥部召开团以上主官紧急会议,并备酒菜招待,在会上宣布起义。(2)孙步霞负责在总指挥部协助赵博生解决反动军官,并以鸣枪为信号,示意全部开始行动。(3)袁汉澄负责和王振铎、杨履元共同组织特务队,行动一开始就破坏电话线,并在街上检查巡逻,发现什么情况及时向赵、董报告,以应付不意事变。(4)董振堂率特务连扼守总指挥部与七十四旅的中间地带,以取得多方面的联络与配合,准备策应对付意外事变,并负责收拾七十九旅贾团。(5)季振同负责自行挑选人员组织突击队,解决李松崑第二十五师师部。(6)李青云带领其学兵连之一部警戒城的东大街与小东门一带,并做董振堂的机动兵力,学兵连的另一部分,由郭如岳率领控制总指挥部电台。(7)刘振亚率其特务排,控制抵达苏区的交通线。(8)李肃去病房做伤病员的宣传工作。(9)王铭五负责写暴动的标语。同时,还确定由赵博生以私人关系争取八十旅的参谋长边章五,掌握八十旅,由我以师生关系争取第二十七师参谋处长王鸿章,掌握七十九旅。”
图为油画作品《宁都起义》 /刘沐华
1931年12月14日,起义的时刻就要到了,一切人员按照行动会议的布置迅速进入岗位,起义按预定的计划进行。为了防止走漏消息,根据事先部署,首先由特支党员,七十三旅旅部参谋郭如岳率领七十三旅学兵连一部分控制李松崑二十五师师部和二十六路军代总指挥部电台,由特支党员,总指挥部上尉执法队员刘向三带人解决蒋介石的特务电台(监视台),第七十四旅一团特务排的一个班长带领四个传令兵控制总指挥部电台。
当天下午4时,第七十四旅一团三营在营长严图阁的带领下,顺利接替总指挥部特务营开始负责起义总指挥部耶稣堂的警戒任务。黄昏时刻,特支党员赵博生在总指挥部耶稣堂里,宴请团以上军官。除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松崑外,其余应到的军官全部到齐。时至晚8时,赵博生以简明的语言向军官们讲明了当前形势和第二十六路军的处境和唯一出路,宣布起义加入红军。随后,第七十四旅一团三营九连战士20多个人在焦连长的带领下,冲进宴会会场,迅速将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黄中岳和曹金声五人安全转移出来。这时,营长严图阁也带兵冲上二楼宴会会场,将在场的反动旅长王恩布、张金照、团长杨守道、曹明道等捆绑起来。第七十九旅李锦亭、第八十旅王天顺跳到院子里,就被那里负责警戒的七十四旅三营的人员捉住了。
另一路是由七十四旅一团一营营长卢寿椿率领,去苏家祠堂二十五师师部捉拿代总指挥李松崑。双方随即展开了武力对抗,后在在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副官处少将副官长、独臂将军赵安恕(又名赵志奇、赵安仁)的斡旋下,里面的百余人缴械放弃抵抗。至此,除李松崑带走驻城北40里外的石上镇1个团外,其余各部,包括军直、两个师直、6个旅直、11个整团、共1.7万余官兵携2万余支枪,全部参加起义。
1931年12月15日晨,起义部队集合在宁都城南门外沙滩上。赵博生向全体官兵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宣布起义成功。当天,起义部队顺利到达宁都城东南60里的固厚圩宿营。在那里受到中革军委代表王稼祥、刘伯坚、左权等人的迎接。晚上,在固厚通过电台,用明码向全国播发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用革命的呼声向全国的工人、农民、白军士兵们表白与声明:“我们两个整师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在红色的江西彭湃县城(即旧宁都县城)实行革命暴动,消灭了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走狗反革命的军官,扯毁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的旗帜,高举着苏维埃的红旗,加入红军,编为中华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了!我们永远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挥,永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实行土地革命,打倒国民党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完成中国民族的解放和统一。”
1931年12月16日,起义部队的主要活动正如张明远回忆的一样:“到达固厚的第二天,起义部队集合在一个打谷场上。没有专门搭什么讲台,只在打谷场上放着一个大方桌子,有两位领导干部站在桌子上给我们讲话:一位是红军代表刘伯坚,另一位是我们的参谋长赵博生。” “刘伯坚代表当众宣布了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共中央军委(中革军委)的命令,授予起义部队以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以及由毛泽东、朱德签名任命的红五军团各级领导人的委任状。”
宁都起义的胜利,自始至终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是党对二十六路军开展兵运、指导起义的路线、方针、策略对头的结果,党的领导是宁都起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基层党工委臧秀娟)
(来源:宁都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