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的“五句话”震撼人心历久弥新

陈金荣


董振堂,红5军团总指挥、红五军军长。

董振堂参加北伐、屡立战功,率部举行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名震天下,浴血中央苏区、铁流后卫、誓死保卫党中央,征战河西走廊,血决祁连、伏尸盈雪,在祁连山下、黑河两岸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英勇无畏、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他的英勇事迹和豪言壮语在时间长河中历久弥新,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奋勇向前,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路。

“我的一切都是党的,还要钱做什么”1932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董振堂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时,他将自己毕生的积蓄3000多银元都作为党费上交,不留私产、一心为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纯粹的无私奉献精神。政委何长工把此事反映给毛主席。毛主席说:“不要全交嘛,寄些给家里,老人要吃饭,孩子要上学,留点给自己”,而董振堂却坚持全部上交,并说道:“我董振堂只有一个信仰共产主义,革命了,个人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一路走来,董振堂烈士的事迹让人感动不已:“仅仅是一个交党费的举动,如今看起来,在那个时代却弥足珍贵,体现了董振堂烈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无私的革命情怀,这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万一要是突围不成,就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4年11月他率领着万名红五军团勇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血战湘江!他们高呼口号,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4年的11月28日,湘江血战全面打响,陈树湘和红34师的师团干部,紧急从道县以南赶到了这座小村,等待他们的是当时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和参谋长刘伯承。董振堂和刘伯承向陈树湘等人传达了中革军委的命令,命令红34师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红军抢渡湘江。位于湘江东侧、北侧和南侧的三个阻击阵地上,战斗极为激烈。而在湘江东侧水车到文市这一带阻击国民党追兵周浑元部的,正是董振堂率领的红13师和34师。


12月1日,这是军委纵队渡江的最后一天,也是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天,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更加疯狂的发起进攻。董振堂深情的说:“同志们党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红五军团能不能经得住考验,就要看这最关键时刻,我们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精神,战胜强敌,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中央军,董振堂明白,阻击战多坚持一分钟,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就少一分危险。在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董振堂指挥着红5军团沉着应战,奋力抵抗,像钉子一般扼守在阵地上。

1934年12月1日,几万中央红军渡过了湘江。 他们最后突围前共同约定:“万一要是突围不成,就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牯芝江一战后,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师长陈树湘向九嶷山方向退去,其间又遭到了数次敌人的袭击,战士们艰难应战,伤亡惨重,最终,部队被敌人打散,师长陈树湘不幸落入敌手。为了不让敌人得逞,躺在庙堂走廊处的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伸入腹部抠出肠子,用力绞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敌人将陈树湘的首级放在篾笼里,悬挂在长沙小吴门外的石灯柱上示众。  当年的长沙小吴门外,正是瓦屋街和清水塘一带。那里正是陈树湘青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成为一个革命者的地方。这位红34师的师长,以这样悲壮的牺牲践行了他与战友立下的约定。  有人曾这样说过:向死而生,是根植红军灵魂深处的血性基因。这背后有草鞋的柔软,有刀枪的碰撞,更有信念的铸造。

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1934年的湘江之侧,有这样一位为理想和信念践行了誓言的红军军团长,红军师长。我们今天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他们的明天吗!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北上长江时,女红军陈慧清临产。当时,中央纵队正以急行军的速度通过贵州境内的一个山口,陈慧清被抬到路边的一个草棚。因为难产,她痛得在地上打滚,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她的身边只有几个小战士,连个医护人员都没有。别说手术,连最基本的消毒和药品都没有。眼前的困难让董振堂有些揪心,也让这位素来精于指挥作战的老兵难以抉择。他明白,想摆脱敌人不难,但这兵荒马乱的,原本就难以保证陈慧清母子平安。如果要确保母子平安,就必须延长战斗,一旦敌人援兵赶到,就会有更多的同志流血牺牲。考虑再三,董振堂咬紧牙关、下定决心,命令: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组织战士重新投入到激战之中……孩子终于出生了,许多英勇的红军战士却倒了下去。战斗结束后,一些目睹战友流血牺牲的战士对陈慧清颇有微词,有人抱怨说,为了一个孩子让一个团打阻击不值得。董振堂听到后大发雷霆。他说:“我们今天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他们的明天吗!”要用鲜血和生命来保证党中央和主力部队胜利渡江!


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下达了红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为此,中革军委命令红五军团: 为掩护中央纵队渡过金沙江,你部在石板河选择阵地,构筑工事,阻击尾追的敌人。 石板河位于云南禄劝县掌鸠河的上游,此地河床上都是平躺着的岩石,从岸上看过去就象一块块大石板子铺在河水下面,故称为石板河。董振堂在仔细察看了此处的地形后,对随行的干部们说道:“虽然有大批的敌人来追赶我们,但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采取节节抵御的办法,这些大山会帮我们的大忙。”第三天,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匆匆赶到石板河,传达军委的紧急指示,董振堂立即在军团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由于情况紧急,李富春在会上直奔主题,说道:“原先,全军准备从三个渡口渡过金沙江。现在,三军团在驿江因水流太急,架设的浮桥又被洪水冲垮,只渡过去一个团。一军团在龙街也因江面太宽,又易受敌机袭击,也不能从那里渡江,现在仅有一个皎平渡能够通船。因此,中央决定,全军从这一渡口过江!”李富春指着地图上的皎平渡说:“这唯一的渡口情况怎样呢?江面有六百米宽,流速每秒四米,江边几万人马就只能靠这7条船渡江,现在部队正日夜抢渡。所以,中央不得不要求你们在此坚守———九天九夜!你们能办到吗?” 说完,李富春抬起头来望着大家。董振堂站了起来,豪不犹豫地说道:“我们五军团坚决完成这个任务!”李富春接着又讲道:“任务十分艰巨,你们只有三个团,而敌人是你们的十几倍。我来时,毛主席要我转告你们,中央相信你们能够完成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希望你们发扬红军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顽强战斗精神,为革命再建新功!” 董振堂坚定地代表红五军团再一次表示了决心:“同志们!北面是金沙江,南面是敌人,我们是背水一战。


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军的安危。大家回去后要做好政治动员,号召部队一定要坚守住阵地,做到人在阵地在,决不让一个敌人靠近军委纵队,要用鲜血和生命来保证党中央和主力部队胜利渡江!” 会后,大家即分头下到连队进行战斗动员,战士们的情绪空前高涨。第二天一早,敌人就进攻了,五军团在董振堂的率领下,依托石板河周围一道道的山梁,沉着还击,打退敌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进攻。 第五天,敌人两个纵队云集山下,而我军已经退到了最后一线阵地,形势异常严峻。由于敌人的炮火十分凶猛,董振堂下令在每个山头只留一个排或一个连担任守卫,各团首长带领机关干部下到每个山头亲临指挥,与战士们并肩战斗。打到第六天,敌人在阵地前弃尸数百具,却再也难以向前挪动半步。下午,敌人的炮击又开始了,战士们迅速隐蔽到山的背面,以减少伤亡。当敌人炮火一停,步兵开始冲锋时,各个山头上又出现了红军的声影。一排排手榴弹砸下来,在敌群中爆炸;一块块大石头从山顶上滚下来,砸的敌人鬼哭狼嚎。


残酷的阻击战一直打到了第9天,这9天里,敌人轮番使用兵力,整连、整营的疯狂进攻,却始终未能踏过石板河一步。上午,接中革军委电令:五军团阻击任务己完成,迅速组织渡江。几夜没合眼的董振堂、军团政委李卓然才如负释重,随即命令军团部、三十九团先撤下来,向江边转移,留三十七团和军团侦察连交替掩护阻击敌人,完成任务后迅速过江归队。石板河阻击战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次著名的阻击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五军团扼守阵地九天九夜,硬是将几万追敌挡在了石板河以外。为主力红军安全渡过天险金沙江赢得了时间,为长征胜利立下了悍马功劳。

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进军河西走廊地区,发起宁夏战役。董振堂率领红5军参加西征战斗,经过连续作战,红5军减员严重。1937年1月1日,红5军攻占高台县城。
(编辑资料图)


“人在高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1937年元月12日,敌人切断高台、临泽的联系,并牵制沙河堡、倪家营子的主力红军,集中马彪、马补、韩起禄、韩三成四个骑兵旅和炮兵、特务、手枪三个团,以及部分民团2万余人,向高台城进攻。正当董振堂组织部队突围的时候,总部指示:高台是打通国际路线的重要据点,如高台失守,则打通国际路线计划将难以实现!董振堂在城东天主教堂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面对党旗军旗发下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坚决守住高台!人在高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誓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洒尽最后一滴血!”他的语气沉重,严肃而坚定。敌人把西关外民宅院落的墙壁打通了。红军将士冒死抵抗,坚守城池。敌人不断增加兵力,攻势越来越猛。城内房舍被炮弹击中起火,烟雾弥漫,城墙象锯齿似的残破不堪。

五军守城将士已多数血洒疆场。机关干部、战士、炊事员、马夫都投入了战斗,用大刀、长矛、石头与敌人拚杀着,轻伤员用手抓牙咬,重伤员抱住敌人滚下城头。战况更加危急。董振堂对身边50多名干部战士庄严地说:“同志们!共产党员们,干部们!敌人上来了,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我们要血战到底!”敌人沿城向南、向东推进。城墙、巷道、民宅、农舍……到处是白刃战。上午7时左右,董振堂在东城门楼上让通信员找来骑兵团团长吕仁礼,眼中喷火地喊道:“吕仁礼,我要你把东城门守住,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吕仁礼带着两个连队立即赶到东门与敌拚杀。激战中,吕仁礼头部被敌军骑兵的马刀砍伤,不省人事。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带领几名警卫员在城东南角的一座财主宅院坚持战斗。

敌人的炮弹将房子击中起火,烈焰中,他们刀砍石砸,拳打脚踢,在和敌人厮拚中全部壮烈牺牲。军长董振堂带领部分人员,从东门城楼沿着城墙向东南角冲去。当他们冲出大约400多米时,敌人的一颗飞弹将董振堂击中,只见他身子一晃,就从城墙摔倒了城墙外脚下。警卫员看见董军长中弹,便沿着城墙壁飞快下滑。接着,科长寇惠民和几名战士也滑到城墙脚下。董振堂穿的灰蓝色衣服染满鲜血。孔建光将董军长的衣服撕开一看,惊愕地张大嘴巴,只见子弹从他的左胸穿过,血流不止,人已昏迷过去。有人用手摸摸他的鼻孔,发现还有一点气息,便高声喊叫:“董军长!董军长!”过了一会,他慢慢地睁开眼睛,用很微弱的声音说:“我不行了,别顾我了,不走就冲不出去了,要血战到底……”说着,他用尽最后的力气,举起双枪,掩护战友突围出去,所有子弹打在董振堂身上,他永远地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了他所眷恋的军旅生活,敌人残忍割下他的头颅,挂在高台城门楼上。


董振堂是红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党中央在延安宝塔山下举行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他说:“ 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在董振堂头颅照片前,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说:历史就是这样写成的,为有牺牲多壮志,他们的历史太悲壮了!回首百年,董振堂的“五句话”震撼人心,历久弥新!回首历史,董振堂的“五句话”中华脊梁,丰碑高耸!回首人生,董振堂的“五句话”字字滴血,我辈楷模!回首征程,董振堂的“五句话”复兴梦想,沃我中华!86前高台发生的这桩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悲壮篇章,董振堂和3000多名英烈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历史丰碑,庄严地告诉后人:历史,不仅仅属于过去,而且属于现在和未来!


(作者:陈金荣张掖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臧秀娟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基层党工委)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