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犟驴”磨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当城市化进程加快,寻找诗和远方便成了热议话题。如何留住乡愁,也引发了诸多思考。对这些讨论,可谓见仁见智。不过,山东省兰陵县的创业者葛兰没有在讨论中徘徊,而是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最优解”。
工人正在摊制煎饼。如今,小犟驴煎饼被卖到了全国各地
走进兰陵县小犟驴食品有限公司,一幅充满创意的画面映入眼帘:一头小毛驴,拉着石磨不停地旋转;一个人,手持直播设备记录着煎饼制作的每个环节;一群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鏊子前,熟练地摊着煎饼。在这里,传统手工煎饼制作工艺、古老的畜力劳作方式与现代互联网技术完美融合,让人为之惊叹。
“我们采用传统磨糊工艺,这样能精准控制温度,最大程度地保留煎饼最纯正的口感。但传统并不意味着守旧,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积极拥抱电商,走好线上销售这条路。” 公司负责人葛兰目光坚定。
让无添加的健康煎饼走进千家万户,是葛兰一直以来的梦想。四年来,这位被大家亲切称为“煎饼花木兰”的创业者,和她的“小犟驴”团队默默耕耘,在鏊子上摊出了一张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煎饼画卷”。
煎饼里有乡愁
煎饼可卷万物,这种在山东随处可见却又独具魅力的美食,在葛兰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种深厚情感,或许与“70后”的人生经历有关。小时候,葛兰经常依偎在母亲身边,看母亲熟练地磨糊摊煎饼。母亲的言传身教加上自己心灵手巧,十几岁时,她就熟练掌握了制作煎饼的每个步骤。
葛兰从小怕晒,所以不愿下地干活。于是,为家人准备饭菜的活,顺理成章落到了她的肩上。当家里人在田间辛勤劳作时,葛兰就在家中套上小毛驴,让它拉着石磨磨糊,然后支起鏊子,开始摊煎饼。
看着一张张香喷喷的煎饼在自己手中诞生,葛兰内心充满了成就感。由于自幼被教育要珍惜粮食,葛兰对煎饼呵护有加。哪怕是掉落在地上的煎饼渣,她也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放进嘴里。那一瞬间,粮食的天然香气在口中弥漫开来,让年少的葛兰感受到了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时光流转,葛兰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童年往事时,突然领悟到了“乡愁”的真正滋味。
葛兰性格热情开朗,喜欢交朋友,自家小院常常宾客盈门。每当朋友来访,她都会热情地炖上地锅鸡招待大家。用煎饼卷上美味的菜肴,大快朵颐,众人常常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葛兰的美食满足了大家的味蕾,赢得了一致好评。有次,一位朋友在品尝完美食后,不经意间感慨道:“菜真好吃,要是再配上纯手工的煎饼就更好了!”这句无心之言,点燃了葛兰心中的创业灵感。
葛兰心想,如果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健康美味的手工煎饼,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于是,当再次踏上创业之路时,在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驱使下,她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煎饼这个赛道。
为煎饼历尽波折
2021年,葛兰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打拼多年的事业,怀揣着满腔热忱,一头扎进了煎饼领域,决心在这里施展一番。
然而,创业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确定了创业方向后,首要难题就是选址。
地方太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距离城里太近,容易受到城市环境的限制;交通不便,则会给产品运输带来极大的困扰……那段时间,葛兰四处奔波,用“排除法”筛选合适的厂址。
如此大费周章,葛兰有着充分考量。“我们初步计划用10头毛驴来磨糊,地方太小肯定不行。”葛兰说,“毛驴的叫声比较大,要尽量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干扰。另外,厂址太偏的话,会影响产品的发货效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葛兰终于在卞庄街道找到了一处闲置厂房。这个厂房无论是面积、位置还是周边环境,都基本符合要求。随后,她果断投资进行了全面装修改造,将其打造成现代化的煎饼生产车间。
在规划厂房布局时,葛兰煞费苦心。她精心划分了毛驴磨糊区、摊煎饼区、叠装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让生产流程更科学、高效。不仅如此,葛兰还对院落墙面进行了景观和文化装饰,融入了一些与煎饼文化相关的元素,使得原本普通的厂房摇身一变,充满了文化气息和吸引力,吸引了各路网红纷纷前来打卡。
毛驴拉磨,是小犟驴食品的一大特色
小毛驴拉石磨,这个别出心裁的创意,成了公司的一大特色。小毛驴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流量明星”。
在煎饼制作工艺上,葛兰始终坚持传统、专注无添加。2022年,小犟驴煎饼厂正式投入运营,生产出了小麦、大豆、荞麦、高粱、玉米等多种口味的煎饼。为了保证制作工艺的传统性,葛兰专门采购了大量的木头和几万斤玉米芯,作为烧鏊子的燃料。
葛兰深知,食品的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在煎饼生产过程中,她事事亲力亲为,亲自试制。直到经过反复摸索和尝试,掌握了最佳的制作工艺,她再耐心地手把手教会每一位工人。“大家都有摊煎饼的基础,经过五六天的学习,就能独立工作了。” 葛兰欣慰地说。
不断开发新品种
葛兰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常常自嘲是个“资深吃货”。在孩子上学的那些年里,葛兰总是猫在厨房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美食,变着花样地保证孩子们的营养。
这份对美食的热爱,也为她制作煎饼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她不断尝试开发新口味的煎饼,尽管每一款新产品的诞生都充满了挑战。
以花生煎饼为例,制作过程可谓困难重重。“花生里面含有丰富的油脂,一旦花生的使用比例把握不好,煎饼糊就容易变得过于稀滑,在鏊子上根本摊不住。”葛兰回忆道。
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而是一次次地调整花生的比例,反复试验。经过几十次的不懈努力,她终于成功制作出了口感酥脆、香气四溢的花生煎饼。
制作鲜花椒叶煎饼时,同样遇到了不少难题。“花椒叶放多了,煎饼糊就会变得太黏,煎饼耙子在鏊子上根本没法刮。” 面对这个问题,葛兰不断地尝试调整花椒叶的用量,同时调整其他配料的比例,最终攻克了难关。
在小犟驴食品有限公司,这样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的场景早已屡见不鲜。正是得益于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小犟驴品牌的产品种类从最初的较为单一,逐渐发展到如今的十余个种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即便有着丰富的煎饼制作经验,葛兰在创业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挫折。在初次使用旋转鏊子时,由于缺乏经验,她的腿被烫出了一块块红斑。不过,葛兰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后来,她在鏊子周围敷上一圈泥土作为隔热层,成功解决了烫伤的问题。“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真是太死板了。” 说起这段经历,葛兰一笑而过。
创业伊始,葛兰就意识到,煎饼和咸菜是绝佳的搭配。于是,她将老咸菜、咸菜丝、凉拌咸菜等摆上了餐桌,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后来,为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小犟驴又推出了地瓜、玉米、榆钱等各种口味的窝头,这些窝头一经推出,迅速成为了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
用煎饼带动共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葛兰的坚持和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从做出第一批煎饼开始,葛兰就敏锐地意识到了互联网的力量,积极“触网”,采用电商模式打开产品销路。
每当在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发布制作煎饼的视频,都会吸引朋友购买带回家品尝。特别是和她同龄的人,在品尝过小犟驴煎饼后,纷纷称赞“这就是小时候的老味道”。靠着大家口耳相传,以客带客,小犟驴煎饼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不过,在创业初期,由于知名度有限,每天的销量最多也就200斤。
此外,由于煎饼销量很难精准把握,只能根据当日的销售情况来确定次日的生产计划。“做多了,卖不出去,放久了又容易变质。”葛兰无奈地说。
为了突破销售瓶颈,葛兰加快了线上销售的步伐。她先是采购了专业的检测仪,对产品包装标准进行了详细规范,确保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2024年,她办齐了各类证件,让小犟驴煎饼顺利搭上了短视频平台“小黄车”。随着小犟驴系列视频的持续火爆,加之网红们的打卡宣传和直播带货,小犟驴煎饼迅速打开了市场,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现在我们的煎饼供不应求,许多时候需要预订。” 葛兰笑着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她还专门定制了精美的礼品盒,让小犟驴煎饼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特产。经过几年的发展,“小犟驴”的事业蒸蒸日上,用工规模也从最初的四人发展到现在的固定15人。
“在这里工作,每天能收入100元。早上八点来,下午三四点走,时间很灵活,一点也不耽误家里的事,非常适合宝妈。”家住卞庄街道芙蓉村的蔡玲非常满意。
凭借着在创业道路上的突出表现和对乡村振兴的积极贡献,葛兰荣获“兰陵县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这份荣誉,对葛兰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鞭策。它激励着葛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带动更多的人走向致富之路。“我打算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承包土地种植粮食,从源头上保障煎饼原料的质量和供应。” 谈及未来的发展计划,葛兰规划清晰,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