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南湖的碧波上,那艘承载着民族希望的红船悄然起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104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回望,党旗上的镰刀锤头依然闪耀着信仰的光芒,入党誓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在时光淬炼中愈发铿锵有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未来的郑重承诺。

百年征程,从苦难辉煌到复兴在望。104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带领人民书写了一部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从井冈山的星火燎原、长征路上的生死抉择、延安窑洞的思想光芒,见证了党在血与火中淬炼的革命意志;从脱贫攻坚的号角、抗疫斗争的壮举,彰显人民至上的担当。这份辉煌背后,是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引的清醒自觉。党的理论创新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写下《为人民服务》,将“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确立为根本价值追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将人民立场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这种理论接力的精神传承,构成了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思想密码。

初心如磐,人民至上的永恒追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不仅是镌刻在党章中的庄严承诺,更是融入共产党人血脉的精神基因。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 半条棉被” 分给群众,用生命守护人民;建设时期,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把一生奉献给兰考;新时代,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用青春诠释初心。这些闪耀着党性光辉的故事,印证了党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重温誓词,在新时代续写华章。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入党誓词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身份证”,从井冈山时期的“牺牲个人,努力革命”到新时代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变的是表述,不变的是初心。当我们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时,每一个字都是对信仰的再确认、对使命的再出发。在“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重温誓词更具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脱离人民这个“根”与“本”。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党员干部必须以誓词为指引,在科技创新前沿“揭榜挂帅”,在乡村振兴一线“蹲苗历练”,在基层治理考场“担当作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入党誓词为号角,牢记 “国之大者”,践行“民之关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 的历史担当,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文/徐路)

供稿: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金瑞镇人民政府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