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沿黄地区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为了了解沿黄流域产业布局及生态环境现状,2025年6月27起,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郭晖教授带领新乡学院“青衿护河˙生物焕新”——沿黄流域生物技术修复成效调查社会实践团,分别前往沿黄流域原阳段“中原农谷”、九多肉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乡市诚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胖东来蔬菜供应基地)进行调研。先后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采集样本、实验分析、知识宣传与问卷调查等方式圆满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任务。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中原农谷工作人员合影。 任舒静 供图

青衿团队启程:奔赴沿黄原阳段开展实践

在实践初期,团队便高度重视前期筹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水资源与土壤联系密切,若水资源受到污染,则会对周围的土壤造成影响,降低土壤肥力、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等一系列的连环问题。团队成员结合团队前期积累的科研基础——成员贺雨欣所主持的项目《AM真菌-小麦共生体系对农田镉污染原位钝化修复关键技术研究》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着手整合文献成果,聚焦实地调研重点,反复打磨实践方案。通过这番扎实的前期准备,团队既夯实了理论认知,也凭借过往项目积累的技术经验筑牢了实践根基,为后续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奠定了科学指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 翟毅轩 供图

6月27日,实践团成员前往中原农谷开展参观学习。讲解员对其“空间布局、机制运作、发展理念、原创性成果”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现代农业科技展馆内的步步高升管道式水培、支撑架欧荷栽培、A字架基质培等二十余种无土栽培技术。尽管现代种植技术展现出创新潜力,但土壤种植仍占主流的现状,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紧迫性。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原农谷科技馆参观学习。 张静怡 供图

6月30日,实践团成员深入九多肉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酱卤文化博物馆、胖东来蔬菜供应基地实地参观学习 。在胖东来蔬菜供应基地,大家直观地感受到水土条件对蔬菜品质的关键作用,优质土壤与安全水源孕育出高品质食材。而在九多肉多工厂,成员们也进一步了解到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水资源及废弃物处理的严格标准。九多肉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胖东来蔬菜供应基地地处黄河流域原阳段,良好水土条件是高品质原料产出的基础,合理规划用水、处理废弃物,既能助力企业发展,更能守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在此,实践团成员更深刻地感受到食品加工全链条与水土生态紧密相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

图为参观新乡市诚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胖东来蔬菜供应基地)。 贺雨欣 供图

多维行动并行:采样检测+科普问卷织密调研网

在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也深刻体会到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结合中原农谷无土栽培技术调研,围绕水质、土壤、底泥、重金属检测等重点课题,完善调研维度,拓宽生态修复视野,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对当地的水质和土壤进行了多点化取样。

图为团队成员在黄河流域原阳段取水、底泥。 张怡恒 供图

同时,实践团成员表明,提高公众保护黄河的意识对黄河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也尤为重要。在实地考察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走入当地社区,开展知识宣传与问卷调查工作,了解公众认知基础,激发公众参与意识,收集基层治理建议,推动生态共识形成,进而在社区内形成“保护黄河人人有责”的共识,促进环保行为从个体向家庭、社区辐射,助力黄河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在黄河流域社区进行调查问卷工作。 杜乾 供图

实践团成员在团队指导老师徐小博副教授和庄静静副教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知识,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水质现状分析。通过检测pH值、溶解氧、重金属(铅、镉等)、农药残留等指标,对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析水质等级。并通过开展针对性试验,结合新乡学院科研团队“混合式植物生态岛对河道污水净化效果研究”生物技术,通过原位修复技术---生态浮岛技术,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对黄河水质状况进行更为全面的检测,深层次了解土壤、水体保护的修复效果,筛选出能够适应豫北地区河道水体环境,且具有较好净化能力和观赏价值的生态浮岛植物,达到净化水质,去除底泥重金属污染目的,为精准诊断污染类型与程度、优化农田土壤修复和水体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图为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学习实验结果分析。 常鹏圆 供图

任务圆满收官:青春力量书写黄河生物焕新答卷

原阳县地处黄河故道,生态地位关键。聚焦黄河,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样本、样本检测、数据分析等方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落地提供一线数据,筑牢中原生态屏障,助力地方振兴。

黄河奔涌,镌刻华夏千年文明;碧水安澜,关乎生态永续发展。此次调研新乡学院“青衿护河˙生物焕新”——沿黄流域生物技术修复成效调查社会实践团以专业为笔、行动为墨,书写黄河生态保护的青春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两高四着力”的青春责任,勇做守护母亲河的时代先锋。(通讯员 贺雨欣 张怡恒 任舒静)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