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蝉鸣阵阵。近期,余江区教体系统开展“万师访万家”暑期专项活动,以“100%教师参与、100%学生受访”的扎实成效,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连心桥,用教育的温度筑牢暑期安全防线,用协同的力量护航学生成长之路。
防溺水:筑牢“生命防线”,细节里藏着千叮万嘱
“河边池塘危险多,千万别让孩子独自去!”在黄庄水库边,黄庄中学的校长带着老师巡查时,一遍遍向周边家长强调。暑假是溺水事故高发期,防溺水成了家访的“重中之重”。各校老师也化身为“安全宣传员”,带着《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六不准宣传单》走进每一户家庭。潢溪中学的老师对着“六不准”清单逐条讲解:“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 这些要像口诀一样记牢!”;余江七小的班主任们在班级群“每日一提醒”,配上溺水案例视频,让家长们直观感受“侥幸心理的代价”;画桥中学的老师走访时,特意绕到村头池塘查看警示标识是否完好;春涛中心小学的老师帮留守儿童家庭检查周边灌溉沟渠,叮嘱监护人“别让孩子去水边玩耍”。
守心防:不止关注安全,更关注孩子“小情绪”
“孩子暑假总闷在房间,是不是有心事?” 家访中,老师们的目光不仅停留在安全上,更投向了孩子的“心灵角落”。余江六中的老师特意准备了“心理小问卷”,和家长聊起孩子的暑期安排:“别总逼孩子刷题,多带他去户外走走,亲子关系松快了,学习才更有动力。”中童中学针对留守儿童建立“心灵树洞”,老师通过视频家访和孩子聊天:“想爸妈了就跟老师说,我们一起打视频电话呀!”;马荃中心学校的老师发现有些孩子因暑期作业焦虑,当场和家长约定“每天学习1小时”,还推荐了几本有趣的课外书。从“只问成绩”到“关注情绪”,家访成了心理健康的“晴雨表”。不少家长说:“老师教我们‘少指责、多倾听’,现在孩子愿意跟我们说心里话了。”
护平安:出行、居家、防诈骗,安全提醒“无死角”
“未满16岁不能骑电动车,这是底线!”“家里的插座要装保护盖,别让孩子碰!” 除了防溺水,出行、居家、网络安全也是家访的“必修课”。余江二中的老师拿着交通事故案例图,严肃强调“不坐三无车、骑车戴头盔”;洪湖中心小学的老师帮农户家庭检查老化电线,提醒“燃气用完要关阀”;余江五小的老师教孩子“不玩火、不碰电源”,还和家长一起列了份“家庭安全隐患清单”。韬奋学校的老师针对青少年沉迷手机问题,建议家长“约定每日上网1小时,多玩亲子游戏”;余江三中的老师提醒“别点不明链接、不透露支付密码”,给家长们上了堂“防诈骗小课”。从马路上的红绿灯到家里的插座,从手机屏幕到燃气阀门,老师们的叮嘱细致入微,织密了暑期安全“防护网”。
“家访不是终点,而是常态化沟通的起点。”各校将持续深化家校沟通,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深度,用爱心传递教育的温度,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