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宋乡回散咪村,晨雾缭绕山间,哈尼族村寨的炊烟与朝阳共舞。近日,勐海县202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勐宋乡组的学员,带着“沉浸式实践、精准化服务”的初心,化身回散咪村“新村民”,用7天实训时间为边疆村寨注入全新活力。
蹲点扎根的“新村民”
学员们以“新村民”身份分散住进“亲戚”家,扎根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和亲朋好友围坐拉家常,用“大白话”唠“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琐碎。在暖心倾听中摸清需求后,他们不仅细致讲解医保报销政策、控辍保学、应急处置等知识,更耐心为村民“解疑惑”,以“住进来、听进去、讲明白”践行“新村民”的担当。
沾泥带土的“青春力”
回散咪的土地上,他们让哈尼风情与实干身影相融。就地取用象耳芋,精雕细琢出立体生态步道;与村民并肩组成“施工队”,凭磨出薄茧的双手筑成15平方米的“青禾亭”;躬身田间,以汗水为墨,在清淤、翻地、播种中“画”出“青莲池”。每一处景致,都是他们实干担当的生动注脚。
田埂上的“兴农人”
从橘园到稻田,是一场与丰收的相拥,更是一次与民情的贴近。他们踮脚摘橘、分拣装箱,听农户算着“亩产3吨,订单排到年底”的增收账;弯腰割稻、挥洒汗水,闻着稻谷香听“亩产500斤,又是好收成”的赞叹。“丰收共劳作”的背后,是学员们在实干中与乡村的深度联结。
“熊熊杂货铺+N”拓新文旅融合
怀揣着对回散咪“熊出没的地方”这一寓意的喜爱,他们用心改造村口“熊熊杂货铺”——拾起村内废弃木材,一点点拼装出憨态可掬的小熊;挥动画笔,在墙上勾勒出灵动彩绘,让乡土萌趣浸润每一处角落。如今杂货铺成为村寨“打卡点”,民宿工程也稳步推进,“主题小铺+在家民宿”的文旅场景在细节中慢慢串联,藏着大家对吸引游客、帮村民增收的满满期待。
20名青年干部用7天实训书写担当,他们协调10吨水泥,推动茶叶初加工体验中心落地,让资源“活”起来;更以10余件民生实事、20余次入户宣传、30余个政策解答,架起连心桥,最终实现学员成长与乡村发展的双向赋能。
实训结束后,学员们留下“长效服务清单”,承诺定期回访并持续跟进项目,用青春力量为边疆振兴注入持久动能。(云南勐海县勐遮镇党委 杨斯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