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江西吉安市城市管理局紧扣城市管理核心职能,以“高位推动、党建引领、创新载体”为抓手,扎实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城市管理工作实践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城管特色的普法模式,为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一、思路锚定:以“责任+融合”为核心,构建普法工作新格局
扎实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确立“普法服务执法、执法带动普法”的工作方向,形成“三层联动”工作体系。一是高位推动强责任。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架构、规划制定、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统筹推进,将“谁执法谁普法”纳入全局重点工作,确保普法任务与城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二是党建引领融思想。把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学习、干部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关键少数”带头学、党员干部集中学、全员自主学,推动法治理念融入城管工作各环节。三是靶向定位明重点。聚焦城市管理执法领域高频问题,将《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吉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吉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法规作为核心宣传内容,针对市民、企业、学生等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普法方案,确保普法“精准滴灌”。
党员干部进社区、网格开展普法宣传
2025年度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暨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培训
二、办法创新:以“载体+场景”为突破,让普法“活”起来
创新“互联网+实景+互动”普法形式,让法治宣传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场景。一是围绕垃圾分类领域打造特色普法,垃圾分类宣传开展活动100余场,覆盖2万余户家庭,其中“分类快闪秀”“分类微课堂”等系列活动影响超20万人次,入户宣传、校园宣讲、社区志愿活动同步推进,发放手册6000余份、张贴海报3000余张,让“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深入人心。二是结合“六五环境日”“宪法宣传周”等节点,不断拓展普法宣传阵地,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秉持“在休闲中普法、在普法中休闲”的理念,相继建设了桂竹园(民法典主题)、和馨公园(禁毒教育主题)、法治公园(法治教育主题)等一批法治公园;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广泛营造宣传氛围,在人民广场、滨江公园等场所开展城市绿化普法活动8次,通过展板展示、现场答疑、发放手册4000余份,引导市民主动护绿。三是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开展“市民随手拍”活动,曝光折损树枝、毁绿种菜等违法行为,将执法过程转化为普法案例;利用公园广场LED屏、沿街商铺显示屏等载体滚动播放城管法规,实现“抬头见法、随处学法”,阵地延伸促实效:推进普法“四进”行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广场、进公园),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城管队员进社区”活动,把法治课堂搬到市民身边。
党员干部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垃圾分类宣传从娃娃抓起
三、举措务实:以“能力+实效”为目标,让普法“落地生根”
坚持“学用结合”,将普法与执法能力提升、城市治理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法治宣传见行见效。一是提升执法者普法能力,组织召开“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培训会”,通过“以案释法+案例分析+理论讲解”模式,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案件调查取证、案件制作技巧、垃圾分类执法标准等专题培训,规范执法行为,让执法人员成为“普法宣传员”,在执法过程中主动答疑解惑,实现“执法一次、普法一片”。二是健全普法机制,将普法工作成效与干部考核、业务推进挂钩,定期评估普法效果,动态调整普法重点,下一步还将创新“事前告知、事中解读、事后释法”全流程普法模式,把热点案件处理过程变成普法公开课,持续增强普法针对性与实效性。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吉安市城市管理局通过创新普法路径、深耕城管执法领域,不仅让《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吉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吉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法规走进千家万户,更以法治力量推动城市管理更精细、市民生活更便捷。未来,吉安市城市管理局将继续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为目标,让普法工作成为城市治理的“助推器”,为吉安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刘礼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