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头条讯:临沂,不仅是物流之都、商贸之城,也是历史文化富集之地。临沂有着悠久而有韵味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景观,尤其以古“琅琊八景”最为壮观。
能知“琅琊八景”的人也只是十之二三,现今经济发展、景区损毁,恐“琅琊八景”湮于临沂城事里成为典故。旧时“琅琊八景”有:沂水托蓝、野馆汤泉、平野晓霁、普照夕阳、泥沱月色、神峰积雪、苍山叠翠、孝河凝冰。
琅琊八景所指的古临沂的8处自然景观,有的已随风而逝,有的已名不副实,有的已旧貌换新颜,过去琅琊八景所在处,现在已更加美丽。
1、沂水拖蓝
沂水拖蓝,又称沂河拖蓝。新版《沂州志》载,临沂城东,沂河与祊河、涑河汇流后,形成清浊两种水流,清流映蓝天,像沂河中拖曳着一条蓝色的彩带,故称沂水拖蓝。古人极尽歌咏的沂水拖蓝,今天的临沂人知道的人不足三成,真正见过的更是少之又少,可谓“可遇而不可求”。
2016年 9 月在现在的凤凰广场三河交汇处,出现了泾渭分明的“沂水拖蓝”奇观。
古诗中的沂水拖蓝,在临沂城东。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的沂河已处在临沂城中。
古书上说的沂水拖蓝也许因为她的少见而成为沂河美景,而今天烟波浩淼的 1.2 万亩水面和绵延 18 公里的滨河大道、滨河景观因为惠泽于民,而成为市民心中的最美。
2、泥沱双月
《沂州志》载:“(泥沱湖)在州南20里,中有圆洲,夏秋菱荷并茂,月夜泛舟,洲上香气四来,花气拂人,宛如仙境。”又《临沂县志·湖泉》载:“泥沱湖,城西南18里,周10余里,中有圆洲,水环如镜,俗称泥沱月色即此。”
月光莲影里的泥沱湖虽然给了文人骚客诗情雅兴,对世代生活在湖边的百姓来说,夏秋之际的洪涝灾害却让他们苦不堪言。村民改造让泥沱双月这一盛景消失于民国初年。
1992年,罗庄镇党委以泥沱湖原址为中心,开发了占地1480亩的双月湖景区,将“泥沱湖”更名为“双月湖”,成为罗庄区的标志性景点。
3、苍山叠翠
民国5年(1916年)《沂州志·山川志》载,苍山“在州东九十里,山上可瞰东海,前有窦王坟,后有秦王柱,中有石室,世传安期生、徐则升仙处。”
2000年11月14日上午10时,真正的苍山叠翠奇观在细雨初停、雾雨掩映的天幕下出现,一前一后,一虚一实,前后两峰重叠,苍苍茫茫,郁郁葱葱,极为雄伟壮观,持续了半个小时之久。当时气象专家解释,苍山叠翠与海市蜃楼当属同一原理。
古琅琊八景中,存在最为完好的,也许只有这座苍山,并且,许多年前苍山叠翠的胜景,今天依然风姿俨然。当有一天,喧嚣打破寂静,山林变得平和,这山,还会是眼前的样子吗?
4、平野晓霁
《沂州志》记载:在州治后东北,上有平野亭……外瞰沂、祊、涑水,内览寺观楼阁,晨中初晓,曙光甫开,爽心悦目。平野台为全城最高处,登高望远,观望城外,原野稼穑,郁郁葱葱,沂、祊、涑水岸边柳绿桃红;内瞰城中,楼阁亭榭,风光旖旎。
后历经沧桑,平野台早已坍塌。在临沂新城建设过程中,近似平野台的位置,可能难以寻觅,但类似于平野晓霁的景色,却不罕见。
5、野馆汤泉
据资料显示, 汤头温泉是全国闻名的四大天然甲级温泉之一, 有 2100 多年的历史, 与 “三 孔”、泰山、半岛海岸线并称为全国四大“国家号”资源。
《沂州府志》诗赞“野馆空余芳草地,春风依旧见遗踪”,将“野馆汤泉”列入“琅琊八景”之首。汤头温泉亦于1862年被载入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野馆汤泉见证了世事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当前,“野馆汤泉”的位置正在兴建汤泉公馆。
6、孝河凝冰
孝河又称孝感河,位于兰山区白沙埠镇境内。《临沂县志》记载,其发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岭,东南经孝友村,至诸葛村入于沂。据《晋书》记载:祥性至孝。早丧 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曾对王祥故里进行过初步开发。在原址上恢复了孝友祠,并对王氏宗祠进行了规划,在河边开辟了孝园,修建了孝河广场。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的孝感故事的影响也最为深远。王祥以孝事亲的行为,规范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7、神峰积雪
关于“神峰积雪”,可见的记载有两种:其一,《临沂县志》载“山东面白石皑皑,望 之如雪,故府志以神峰积雪为八景之一云”;其二,《沂州志》载“山阴积雪,四时不消, 八景积雪即此”。这是“神峰积雪”的得名原因,也是文峰山所独有的奇妙之处。
元代所立季文子墓碑,大宋咸平二年建造却已毫无痕迹的龙王楼,泉水清冽、四时不干的龙泉,还有文峰山主峰观海峰。优美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融合,使文峰山这座神峰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琅琊八景之一的神峰积雪,是否还能够在这鲁南“小泰山”上再现?关于文峰山的旅游开发仍旧在继续讨论中。它究竟能不能再给人们一个“神峰积雪”的美景。
8、普照夕阳
《沂州志》载:“在州治西南王右军故宅,无庸渡江,逐王从之,余宅为焚,宫殿即晒 书台,殿西山墙,每当日夕回光返照,红映可观,虽地之耸高,实灵气所钟云。”由于“永 嘉之变”的缘故,王氏南迁,其故宅改为佛寺,唐代称为开元寺,北宋为“天宁万寿禅寺”, 南宋为“普照禅寺”。金皇统四年(公元 1114 年)普照寺扩建时刻有《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 (即《集柳碑》),这就是对“普照夕阳”景观的最好例证。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普照夕阳”的奇观是有效地利用了光学的折射原理,透过普照寺西墙天窗的光线,照射在佛像身上,然后通过折射发散至四面八方,使整个佛堂都被夕阳的余辉照亮,为当时著名的景观。
景色秀美的琅琊八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规划调整,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旧貌换新颜。存留的古风景好好的保护,新时代的风景好好地规划和爱护。
图文:丁学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