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南岭,贺水滔滔。秋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满山翠黛,稻谷飘香,一派生机。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贺州市也迎来了建市20周年。

二十载栉风沐雨,二十载拼搏砥砺,二十载春华秋实。近年来,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贺州市踏着时代的鼓点,乘着改革的春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潜心提升城市品位,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前行路上奋蹄疾驰,跑出了“贺州速度”、树立了“贺州形象”、增进了“贺州自信”,让幸福感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城市蝶变满目新

建市20年来,贺州市综合经济实力翻了三番,从排名全区末位,跃升到2021年的第12位。期间,全市生产总值总量从2002年的110.3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909.2亿元,连续闯过了8个百亿元大关。20年间,贺州市经济总量增长了7.2倍,GDP年均增速达9.6%,人均GDP由2002年的5301元提升到2021年的45044元,年均增长9.7%……一组组亮眼的数字,一个个城市发展的增长指标,足以说明贺州市这座年轻的城市活力无限。

回溯过往,从不沿边不靠海的广西“交通末梢”到桂粤湘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从相对封闭的“省尾”变身粤港澳大湾区的美丽“后花园”……贺州市一次次的华丽蝶变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而且和其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的发展实践紧密相关。

贺州市地处桂、湘、粤交界地,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素有“三省通衢”的美誉,是广西与大湾区经济融合、产业对接、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大西南连接粤港澳的重要通道,区位优势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贺州市的发展优势逐步凸显。贺州市全面落实粤桂东西部协作部署要求,聚焦理念、规划、交通、产业、金融、人才、服务等7个领域,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建设广西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示范区。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建市之初,贺州主城区下辖仅有八步街道。从2018年开始,贺州市规划实施了《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构建了“一主四副,两轴三区”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围绕城市品质提升思路,对中心城区范围相关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谋划,贺州市编制了《贺州市城区三年品质提升实施方案》,重点规划“三路一江一片区”,加快建设“山水园林长寿城”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如今,一个个城市绿地公园惊艳亮相、一幢幢商住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市政设施项目动工建设,一座生态良好、风情浓郁、宜商宜居的山水园林长寿市早已名扬四海。

交通完善,发展提速。建市之初,贺州市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路难行、车难进。建设一条高速路,是当时所有贺州人的期盼。2006年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平钟段通、2009年洛湛铁路贺州段通车、2014年贵广高铁建成通车……从建市初期的“身无寸高”“手无寸铁”,到如今全力打造“7高6铁5站4环3网2江1机场”核心交通格局,贺州走上了“东融”的前沿C位。

世界寿城,绿色崛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95%,建市以来,贺州依靠绿水青山的环境底色,大力发展生态健康产业,2014年出台《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广西自治区第一个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贺州市获评“世界长寿市”;2020年贺州市成为中国首个“全域长寿市”;2021年贺州市实施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项目151个,总投资1298.54亿元。如今,贺州正茁壮成长,一幅“长寿、文旅、绿色”的健康产业宏图也在积极描绘中。

转型升级绿产兴

建市20年来,贺州市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呈现大幅度增长。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34.8:34.2:31.0调整为2021年的18.1:38.0:43.9。产业结构的主基调由一产为主调整为二三产引领,第二产业比重年均上升0.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年均上升0.68个百分点;

建市20年来,贺州市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是2002年的43.7倍;规上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105家,增加到2021年的328家……

一项项产业数据、一个个经济热词,充分凸显着贺州这座现代名城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过去的发展“边缘”到“东融”前沿的历史性跨越、从传统农业小城转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贺州市凭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中国重钙之都”“中国温泉之城”强势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魅力无限。

石材碳酸钙产业一直是贺州市的传统支柱型产业,过去由于部分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牛奶河”曾经是许多贺州人的记忆伤痛,不仅成为了环保整治的重难点,也制约着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近年来,贺州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开展石材碳酸钙行业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改变行业乱象,推动石材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走出了一条碳酸钙绿色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在碳酸钙产业的上游矿石开采场,贺州市率先推行“五化模式”建设“五型矿山”,即通过阶梯化开采、工厂化生产、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模式,推动建设绿色、生态、品质、和谐、智慧型矿山。预计年底前,贺州市将完成绿色矿山创建44座,创建绿色矿山达到100%。

同时,贺州市也在培育壮大碳酸钙产业集群上不断着力。经过多年发展,贺州市碳酸钙产业链从最初的“石材开采—天然板材加工—重钙粉体生产”,逐步转向发展产业链的中后端,已构建起首个“矿山开采—天然石材及工艺品—碳酸钙粉体—人造岗石—复合新材料—碳酸钙固废综合利用”的碳酸钙循环产业链,产业链涵盖了上下游及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2021年,贺州市石材碳酸钙全产业链企业600多家,总产值超320亿元。

碳酸钙产业发展路径的历史之变,印证着贺州市积极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20年的砥砺奋进,贺州市依靠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密码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贺州市目前拥有6个国家级、37个自治区级、46个市级,共89个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引进科技成果进行转化120余项;拥有1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近年来,贺州市不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出台《贺州市加快人才东融十项政策》《贺州市关于加快建设“人才飞地”的若干措施》等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以产业人才和柔性引才为重点,明确了若干引才引智、“人才飞地”和科研平台建设、专业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认定及转化奖励等实施细则,为稳才、留才、引才提供了政策保障。

企业开办7个事项1日内办结,企业开办只需跑一次或零跑腿;基层办事群众越来越青睐“不见面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即时办”“掌上办”“指尖办”成为办事常态;全市可“跨省通办”事项640项,政务服务“全链通办”集成服务办件3112件……

一串串亮眼的“放管服”改革数据的背后,是贺州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予以推进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贺州市紧紧围绕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打造流程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环境最优的营商环境,以优质营商软环境成就科学发展硬实力。

民生改善生活美

建市20年来,贺州市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8元,同比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5元,年均增长9.1%,是2002年的5.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12元,年均增长10.8%,是2002年的7.1倍;202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9,比2002年缩小了0.86。

爱莲湖公园、园博园、大钟山公园、贺江南北堤公园、金泰湖、永丰湖等市民公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一江九河连七湖生态水系”建设持续推进,贺州市还入选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人居环境呈现从传统的“小县城”到宜居、宜业、宜游长寿市的根本性变化……一张张亮眼的城乡居民收入成绩单,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记载着贺州市20年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突出成效。

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贺州市城市建设起步晚、底子薄、欠账多。如何以高标准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建设高颜值城市、推动实现高品质生活,让广大群众在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摆在贺州市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因房子过户问题,兄妹三人产生矛盾,情绪激动、互相指责,矛盾可能升级激化。”今年6月份,贺州市八步区厦良社区接到新兴南路204队小区群众来电,反映该小区某户家庭的纠纷问题。驻社区的党建指导员严本杰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冒雨赶到居民家中,深入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以邻里街坊和长者的身份与居民拉近了关系,利用其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促使三方达成共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据了解,近年来,贺州市八步区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和“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社会治理模式,建立规范运行和高效服务的基层社会治理党建网格管理体系,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有力维护了全区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贺州市通过聚焦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推行“城事联解”工作法,通过健全完善“一张联系网格、一个智慧平台、一份事项清单、一个指挥中心、一套问效制度”,推进街道社区扩权赋能,职能部门高效运作,有效解决城市建设发展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不仅如此,贺州市选派了百名“寿城桑榆”党建指导员,“嵌入”社区治理;打造“15分钟服务圈”,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质效;实施“红色物业”工程,推动物业服务质量和社区治理效能双提升;同时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实战化,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